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漫画和律师对重点法条解读的形式宣传法律,为全社会形成反家暴共识提供一个普及性的读本。全书不仅让读者从感性层面了解家庭暴力的具体概念,而且让读者从理性层面理解家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本书在普及反家庭暴力法知识的同时,也着重指引家庭成员运用法律制止家暴,从而赋予家庭成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的勇气和能力。
作者介绍
白雅君,男,大连天维理工信息研究所所长,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执业律师,处理过百余起家事纠纷类的案件。
目 录
1. 什么是家庭暴力? / 3 2. 谁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 / 4 3. 家庭暴力的特征有哪些? / 4 4. 家庭暴力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 / 5 5. 家庭暴力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 7 6. 家庭暴力有什么危害? / 8 7. 家庭暴力存在哪些认知误区? / 9 8.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主要法律依据有哪些? / 12 9. 《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经历了哪些过程? / 13 10. 《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 14 11.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了怎样的反家庭暴力机制? / 17 12. 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18 13. 如何准确理解“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的原则? / 20 14. 如何对反家庭暴力进行宣传教育? / 21 15. 反家庭暴力法对预防家庭暴力作出了哪些规定? / 22 16. 反家庭暴力“零忍耐运动”是怎么回事? / 24 17. 常见的儿童家庭暴力有哪些? / 25 18. 面对家庭暴力,哪些人有权利反映求助? / 30 19. 受害人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 / 30 20.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强制报告义务”是怎么回事? / 31 21. 家庭暴力加害人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 33 22. 《反家庭暴力法》对紧急庇护制度作出怎样的规定? / 34 23.《反家庭暴力法》对撤销监护权作出了怎样的规定? / 37 24. 《反家庭暴力法》有关人身保护令制度如何规定的? / 38 25. 一旦遭遇家庭暴力,应该怎么办? / 39 26. 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应保存哪些证据? / 41 27. 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怎样做伤情鉴定? / 42 28. 怎样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 42 29.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对反家庭暴力有何作用? / 43 30. 该不该劝说家暴受害人离婚? / 44 31. 如何区分婚前婚后男女双方关系? / 45 32. 怎样申请离婚损害赔偿? / 47 第二部分 反家庭暴力法案例解读 第一章 什么是家庭暴力? / 51 1. 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 / 51 2. 在家庭成员之间实施了侵害行为 / 53 3. 侵害行为造成一定伤害后果 / 55 第二章 各种家庭成员间的暴力 / 58 1. 婚姻关系中对妻子实施的暴力 / 59 2. 婚姻关系中对丈夫实施的暴力 / 67 3. 抚养关系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 / 71 4. 赡养关系中对老人实施的暴力 / 75 5. 扶养关系对老人实施的暴力 / 83 6. 非婚姻家庭成员间实施的暴力 / 85 第三章 常见的家庭暴力形态 / 90 1. 采取殴打、捆绑的方式 / 90 2. 采取威胁和恐吓的方式 / 92 3. 冷暴力也是家庭暴力 / 94 4. 婚姻期间采取性暴力 / 96 5. 采取遗弃的方式也是家庭暴力 / 98 6. 不容忽视的儿童性侵 / 100 第四章 反家庭暴力的三大利器 / 102 一、告诫书 / 102 1. 什么是家庭暴力告诫制度? / 103 2. 告诫书筑起的保护墙 / 105 3. 告诫书有法律效力吗? / 107 4. 告诫书的送交和通知 / 109 5. 收到告诫书通知的单位责任与义务 / 111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 / 113 1. 收集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114 2. 谁来守护纯真的儿童? / 116 3. 文盲也能用法律保护自己 / 118 4. 法律筑起的安全港湾 / 120 5. 被拒绝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 122 6. 因爱撤销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 124 7. 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惩罚 / 126 三、强制报告制度 / 128 1. 幼儿园管理者的责任 / 129 2. 医院的报告责任 / 131 第五章 遭遇家庭暴力的安全指南 / 133 1. 采取有效措施,远离施害者 / 133 2. 迅速报警 / 135 3. 寻求居委会或单位的帮助 / 137 4. 走进庇护站 / 143 5. 向法院提起诉讼 / 145 第六章 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 / 148 1. 日常吵闹也要埋单 / 148 2. 铁窗后的加害人 / 150 3. 愚蠢的以暴制暴 / 152 4. 殴打病重父亲致死的家庭暴力 / 154 5. 殴打幼女致死的家庭暴力 / 156 6. 被遗弃致死的女婴 / 158 7. 对家庭暴力防卫过当的结果 / 160 8. 虐待共同生活的前配偶致被害人自杀身亡 / 162 第七章 保护隐私,重建幸福 / 164 1. 受害人的隐私受法律保护 / 164 2. 报案者的隐私保护 / 166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 168 附录2 全国妇联等七部委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 / 175 附录3 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 / 180 附录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相关程序问题的批复 / 190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