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百里洲纪事 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百里洲纪事 一线脱贫攻坚实录
商品编号:Z29893787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1-05-17 10:04:33

编辑推荐



◎该书系中国作协2019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重点扶持作品。

这部扶贫纪实文学作品,既写下了新农村的当下生活,也描摹了社会变革中乡村振兴的风貌。真实再现了12种特殊群体的脱贫故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评论道:“这是一部比较优秀的扶贫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作品真实感人,细节鲜活生动,文笔精炼,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该书作者荣获中国作协2020年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一线扶贫干部手记,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作者朱朝敏历时两年深入百里洲参加一线扶贫工作,走遍百里洲的41个村庄,采访数百位扶贫干部和脱贫人员,真实记录这块土地上的人与事,他们的命运、生活现状以及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悲辛欢愉,不仅展现了贫困乡村脱贫攻坚战“zui后一公里”丰富的现实场景,还生动呈现了当下乡村的生态环境、道德信仰、人性人心,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通过12个典型精准扶贫事例,读懂乡村国是、家国命运。

中国2000万人脱贫行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中国脱贫攻坚成果具有世界意义。本书精选了12个精准扶贫的例子,讲述这些遭遇天灾人祸、身患重病、鳏寡孤独、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有血有肉的人生故事,记录他们坎坷的脱贫之路,真实地呈现他们在历史变革进程中的窘迫、困惑、诉求与心声。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深刻体悟到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读懂脱贫攻坚这项国策的伟大意义。

◎深刻探讨如何把握当下乡村的问题症结,思考如何把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作者记录了当下乡村物质和精神的深刻变化,并关注了“贫困户”的心理状况及突围。“物质脱贫”、“精神脱贫”是基础,但只有“心理脱贫”,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隐疾,帮助他们活出尊严,脱贫攻坚才能落到实处。

◎彰显扶贫一线党员干部的关键性作用、责任与担当。

枝江有上万名扶贫干部投身扶贫一线,每名干部和工作人员均与贫困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切实关注贫困群体的现实需求,为他们申请住房改造、购置新电器、申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帮扶对象有家可靠、有病可医、有业可做。脱贫攻坚战下来,百里洲每年减少近300余名贫困人口。2019年,百里洲圆满完成了脱贫任务,将贫困人口减至零。他们是精准扶贫政策伟大的践行者,值得铭记。

◎以百里洲为窗口,谱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

该书写出当下乡村的人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帮扶干部对有心理问题者的帮助、疏导和积极治疗,旨为提供一个参考——在心理层面关注,形成平等的交流氛围,尽可能地呈现乡村弱势群体的内心困惑和障碍,以及扶贫干部帮助他们突破“脱贫攻坚战zui后一公里瓶颈”的艰难历程。如此的脱贫攻坚版本不只属于百里洲,只不过以“百里洲”为窗口来展示全中国反贫困的攻坚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



内容简介



百里洲是长江的zui大江心岛,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经济多年来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有6076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枝江市有上万名扶贫干部投身百里洲的脱贫攻坚战,作者朱朝敏参与其中,两年多的时间多次走访当地驻村干部、贫困农户,真实记录鳏寡孤独、贫困独居者、留守儿童、困难户、五保户、孤儿、有基础疾病者当下的生活原态,记录他们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悲辛欢愉,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弱势群体在脱贫攻坚战“zui后一公里”的窘迫、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思虑,呼吁社会不仅要关注贫困者的“物质脱贫”“精神脱贫”,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脱贫”。同时,作者通过乡村一隅这一特殊群体的脱贫纪实,折射了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探讨了如何把握当下乡村的问题症结,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等诸多难题,引领读者对脱贫攻坚给予特别关注和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朱朝敏

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人,湖北省作协签约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百万字的小说、散文发表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花城》《上海文学》《天涯》等文学期刊。小说转载于《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著有散文集《涉江》《山野虚构》《循环之水》《黑狗曾来过》和小说集《遁走曲》《鱼尾裙》《万物无邪》。散文和小说分别荣获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芳草》文学女评委奖最佳抒情奖、湖北文学奖。部分作品被介绍到国外,译成英语、韩语和西班牙语。



目 录



自序I

塔灯001

请你说话023

养蛙记051

我们想要虞美人071

后遗症099

棉花之殇119

沉默的羊子151

从前的暴风雪175

钟声199

多雨的九月223

好人周建波243

后记261



前  言



我又说到了它,我的故乡百里洲。

它是长江中下游交汇处的一个洲岛,千年泥沙淤积而成,曾有九十九洲。时光荏苒,流水东逝,大小洲岛终又连成一个整体,耸立于江心。被水包围又临水而生,这种充满悖论的地理环境,提供了矛盾的生存哲学。它的逼仄常常反转出阔豁,它的遗世独立不经意就走出了桃源似的松散逍遥。然而,它天生闭塞保守,它拒绝工业提速,如此,相比其他乡镇,物质上的贫困在所难免。但我必须说起它,不间断地说起它,就像说起我的母亲。这是我的命运。

现在的讲述,我给它设置了前提,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乡村叙述。

作为一名写作者,多年来,我用文字反复地叙述我的故土,以散文、小说的形式。记忆是叙述的桥梁。在记忆的干预下,“钩沉”这个动词质变出再次构建的意味。但是,真切地、忠实地记录它,记录这块土地上的人,记录他们当下的生活原态,记录他们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悲辛欢愉和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却是以镜头的形式。

我是拍摄者。在四周环水的地理环境下,洲岛耸立,沙土沉淀的孤岛阡陌纵横,却是良田千顷,“桑田甘果,映江依洲”(出自郦道元《水经注》),大美而不言。它因环江堤防长74公里,合百余华里,故俗称百里洲。百里洲拥有212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41个村庄和10万有余的常住人口。这方地域,因水孤立,因水拔擢而出,“孤岛”的称谓再合适不过。我的文字无一例外地称它为“孤岛”。看看,洪水年年冲击,它备受打击却始终不倒,死亡与生存毗邻,却年年翻转出命运的新绿,它的气质天生就具备文学意义。

在水中央……历史的辙痕深刻而清晰,似乎注定这个地域行进缓慢,几近笨拙。但有时,又感谢它的缓慢,唯其缓慢,万物才能幸运地葆有时光之痕。它包容、阔豁又砥砺,从而成全了一个不精通拍摄技术的拍摄者。

我更是一名忠实的记录者。时代浪潮,堪比江水风起浪涌,席卷每个在水中央的个体的命运。曾经困守在物质和精神旋涡里的人,如何走出困境,抖落一身水花到达彼岸?而每一个伸手拉拽他们的助力者,又是如何蹚过江流稳稳地落脚于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几百万人次的干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枝江有上万名扶贫干部投身其中。而百里洲镇因为四周环水,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有6076人。脱贫攻坚战下来,百里洲镇每年减少300余名贫困人口,尤其是2017年以来,枝江市每名工作人员均对口帮扶1~5户贫困户。2019年,百里洲镇圆满完成了脱贫任务,将贫困人口数减至0。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巩固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这些年来,帮扶者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就在他们拉手的一刻,两者便融合成一个动词:脱贫。你知道,他们总是偶数,总是彼与此融合,而在融合中,身份便互换。何为?助人者即自助。那些身处生活低谷的人,不过是早先领受命运的困厄再给我们这些幸运者提供生存之道。如此,我拿笔记录时,记下的绝不是他人的故事,而是自己的命运。

摄影和记录——说到底,画面和文字搭配出的版图,矗立在扶贫的这些年,以它固有的无法概定的方式呈现。

而我又是聆听者,还是一名接受恩典的受惠者。

他们的事迹,被还原为日常生活的原态,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不动声色地展开,并细化为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简单概括——“生老病死”,生活有所保障,生存能获得尊严。这哪是只属于他们的课题,还是大家的,是所有人无法摆脱的共同命运。大家能够幸福地生活,活出尊严,是这个时代的共同课题。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突出两个中心词:课题和时代。而时代提出了“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课题,以文学的观点来概括,人活在这个世上,不仅要在物质上获得满足,精神上还要拥有价值和尊严。物质和精神,从来就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而贫穷和富裕,哪是两条铁轨似的简单?它们无限长,却曲曲折折地交叉贯通,再扭曲蛇状盘起。它们行进的路线总是风起波澜。但是,冬去春来、春耕秋收,一切都那么自然有序,一切都充满了生命运行的法则。在枝江市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百里洲总是走在前面,且成效显著,在2014年至2019年的5年时间里,已成功将贫困人口数减少到0,贫困发生率从8%下降到0,减贫人数和减贫幅度位居全市甚至全地区的前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聆听者、记录者,在这些角色的界定下,我遇到的人、事,不是故事传闻,而是一曲曲朴实的不屈不羁之歌。这是大地和水流共同建造的一座寺庙。每个闯入者不经意间就被幸运地点化,福祉的声音贯穿周身。此际,大地在,流水在,天空在,孤岛在,我在,你在。

而我们,万物归一。写下它,孤岛的扶贫纪实文字,不如说是写下新农村的当下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变革中乡村振兴的风貌。这部纪实作品有11个章节12个脱贫故事。需要强调的是,这12个故事中的家庭几乎都属于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类型。这不是我特别的选择,而是实情。2019年之前的百里洲(因为不涉及易地搬迁和地域环境恶劣原因)被纳入低保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上述两种。这两种原因也决定了脱贫攻坚战的艰难。因为这里,并非一马平川,而是症结突出。

显然,这部有关精准扶贫的纪实作品,它是物质方面的,收入、支出、房子、家庭、身体、环境……充满了日常。但是,人之为人,又岂止……它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留守儿童、养老送终、老弱病残、精神障碍、人性人心……

如何深刻地把握当下乡村的问题症结?如何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两方面唇齿相依,互为依靠。物质贫乏的表象下,是人性人心问题,是人情世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是zui大的政治……由此,精准扶贫的国策和文学意味的叙述恰恰在这里发生了重合。

我之所以强调当下乡村问题的时代背景,用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的事例,记录当下乡村的生态环境、道德信仰、人性人心、生存现状……旨在不仅要记录精准扶贫政策下乡村的生存现场,还要记录精神现场,叙述着重于个体灵与肉的双重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文字系列,我给予当下乡村里的人们一些心理关注。我写出他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帮扶干部对有心理问题者的帮助、疏导和积极治疗,旨为提供一个参考在心理层面关注,形成平等的交流氛围,尽可能地呈现乡村弱势群体的内心困惑和障碍,以及扶贫干部帮助他们突破“脱贫攻坚战zui后一公里瓶颈”的艰难历程。这不亚于一场伟大的变革,但乡村巨变中,时代新人却因此诞生,他们将与当下时代一起完成彼此的构建。如此的脱贫攻坚版本不只属于百里洲,只不过以“百里洲”为窗口来展示全中国反贫困的攻坚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歌。

2020年,全国的脱贫攻坚战将圆满收官,这不是梦想,而是正在到来的事实,我充满了期待。此刻,我又想起关于孤岛的传说。

传说,一只巨鳖在长江里来回巡游,寻找栖身之处。它游啊游,游到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看中这里温润的气候和绵软、平坦的河床,就扑在河床上安心休憩。而巨鳖占有的面积太大了,沉重的身体嵌进泥沙之中,身体周围漫溢出沙子和长江腐殖质。那些沙土和腐殖质覆盖在巨鳖身体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江心小岛。

睡眠、江水漫溢的泥沙、在水中央……这些词语之上的小岛,简直摇摇欲坠。于是巡游者出现了。

一个老人每天沿着孤岛附近水域撒网捕鱼,早上迎着太阳出门,夕阳西沉时返回并将捕获的鱼重新放回长江。第二天又沿着孤岛四周的水域撒网捕鱼,再把捕捉到的鱼重新放回长江。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他是在为休憩的巨鳖巡游,预防巨鳖惊醒,如果巨鳖爬出孤岛底部,整个孤岛就会塌陷。没有谁看见过撒网的老人,也没有谁因为没有看见老人就否定老人的存在。相反,老人捕鱼的传说在一代又一代的孤岛人中流传。

故事在我们一代代的孤岛人中流传,并将继续流传下去。

我相信这个传说,并引以为豪,常常仔细玩味“孤绝”这个词语下的抗衡。逼仄、肃严的时空,在天骨开张的叙述中折射出光辉的人性。老人在时光隧道里巡游,成为一个象征、一个和他保护的巨鳖一样的象征——

他们是佑护孤岛的神灵,只要孤岛存在,他们就永恒地存在。换言之,只要他们存在,孤岛就会永恒地存在。你知道,那“永恒”便是我们孤岛人的“初心”,抑或是信仰。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文字因为涉及诸多隐私,故而,在征求帮扶人员和被帮扶者意见以及他们要求的基础上,他们基本用了化名,相应的基本信息也做了艺术处理,帮扶人员所在的单位、对接的村庄名称、人物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帮扶的对子关系也已错开。

朱朝敏

2019年11月20日



试读章节



我不得不知道他,是那种特别详细的了解。不仅是因为他是我家先生的扶贫对象,还有他的三次电话。

第一次是去年旧历年年底,实际是2018年元月份了。那天我们一家回到了先生的老家顾家店,刚刚坐下,他的电话响了。先生的手机恰好开了免提。开了免提的手机,“嗡嗡”两声后,清晰地传来他的声音。

“刘——站长,我是杨勇……哎,杨勇,就找,你,刚下船……我站,在堤上啊……找你,是有事……找我,老婆啊……哪里,找……有地方……那个贲华子,说,她在,安福寺……他,看见了哇……”

他断断续续的声音通过混沌的喉咙再通过手机传来,有些刺耳,还有些让听者蒙头蒙脑。不过,多谢他的结巴,恰到好处地限制了语速。我们——先生、我、公婆、公爹,都听清楚了大意。尤其是zui后一句话:

“那你,帮我,去找啊……要不,我就,找政……府去……”

“别乱来,屁大的事情还找那个找这个的,有意思吗?你先等会儿,我马上赶到。”先生迅速地结束通话,朝我们挥挥手。“都听见了吧,没办法,我必须马上赶到码头。”他这个老哥子性子急,说风就是雨,以前就找过政府,一个结巴,半天都说不清楚什么,闹出扎心事,影响不好。

公婆在叹息,难得回趟老家,现在刚落脚就走,多少有些扫兴。

我们火急火燎地赶路。大约一个半小时后,赶到了快艇渡口,但是,不见杨勇的人。先生回拨电话。

杨勇说错了地方,不是快艇渡口,而是轮渡码头。标志是,渡口有一棵三四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杨树,他正靠着大杨树打电话。那自然是轮渡码头了。

这个杨勇,地方都说不清楚,我不禁埋怨。先生开车,解释道:“他主要问题就是发混沌,发起混沌来,智商分分钟下降到痴呆水平。”

“怎么这样?”                          

“以后再说。”

我们赶到轮渡码头。杨勇正坐躺在那棵大杨树下打盹,双手笼进袖口,脑袋挂在肩膀上。江风吹寒,打着呼哨跑马一般地作响。我一下车,差点被江风掀倒,马上缩紧脖子,裹紧了厚围巾。他却浑然不觉,黄金梦正酣畅,鼾声经由半张的嘴巴发出,犹如雷鸣,轻易就压下了跑马呼哨的江风。

“老哥子,老哥子,小心着凉。”先生拍醒了他。

杨勇睁开眼,腾地站起来:“找,贲芳芳去。”

贲芳芳正是他老婆。他听见村里人说,有个叫贲华子的男人在安福寺工业园打工,曾经在安福寺某地看见了贲芳芳,两人还嘘寒问暖了,贲芳芳现就在安福寺生活。

“都耽搁,好长,时间,快,快去。”杨勇拉起先生的手,准备朝车上爬。

“等等,别猴急猴急的,老哥子……别急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生伸手拦住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拽住他。他一偏头,眼睛瞪出铜铃模样,反问道:“怎么,不急?”

“老哥子你放慢心思,我们先问问情况再做决定。”先生递给他一支烟,稳定了他的情绪,便拿手机拨村委会办公室电话,又想起来正值周末,于是改拨村支书的电话,打听贲华子这个人。很快,先生弄到了贲华子的联系方式,再拨贲华子手机,询问情况。

贲华子显然莫名其妙,口气百般不耐烦。贲芳芳是谁,人家根本就不知道,至于“看见”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谣言,村里人的闲话都是没根据的,老哥子不要信。先生耐心地转达了贲华子的原话,再语重心长地劝说。

“安,安福寺,很近,不去找?我,我……”杨勇的脸一片黑红,双眼又瞪出铜铃模样。

“老哥子你想想,你们都是六十好几的老人了,人家贲华子才二十啷当岁,小年轻一个,隔了几代了,怎么能认得你老婆贲芳芳?真的,那些闲话就是村里人逗你玩的。”

这句话管用。杨勇一愣,一张轮廓分明的黑脸耷拉着,充满了愤怒和沮丧。“哪个,又寻,老子开,开心?肯定是,老油皮,薛哥子,搞的鬼……”

“嘟嘀,嘟嘀”,一艘渡轮鸣笛靠岸。

“饿了吧,填饱肚子我们再来想办法。”先生拢住杨勇的肩膀,朝旁边坡上卖茶叶蛋的摊子走去。先生边走边回头朝我示意,要我站在原地不动,等他安排杨勇。

杨勇一口气吞下三个茶叶蛋,打起饱嗝儿,还放了一个响屁。先生打电话给村支书,劳驾村支书亲自到渡口来接杨勇回家,还说,下周二会到新闸村杨勇家走访。

“老哥子,回家拾掇拾掇房屋,别再捡垃圾了,好好准备下,过个好年是大事,两个儿子要回家过年了。”先生一边叮嘱,一边送杨勇上渡轮,但他后一句话又把杨勇留了下来。

杨勇如梦初醒般抓住先生的手,一张脸涨得黑红,歪着头盯着先生看。“我忘,记了,都腊月,二十四了,贲海云,贲小波,两弟兄……要回家,过年,刘,站长,帮我,催回,来啊,这就,打电话,催,他们。”

先生双手搭在杨勇肩膀上,目光炯炯,罩住杨勇的整个脸庞:“老哥子,相信我,这就是我的任务,我下周二专门去你家,这不是大问题。”

……



媒体评论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来自精准扶贫的现场,记录了当下乡村物质和精神的深刻变化,并关注了“贫困户”的心理状况及突围。它是2020脱贫攻坚决胜历程的如实报告,更是当下中国乡村的生存现状图景。

——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李修文

 

◎百里洲虽为长江上的一个江心岛,这里却因为交通不便而渐陷闭塞与贫困。朱朝敏的作品,深入细致地讲述了百里洲人在地置宜,改变岛地观念,焕发思维、精神行动,设法攻坚脱贫的丰富动人故事,令人沉思并受启发,是中国脱贫攻坚活动中的特异成果,引人注目!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评论家  李炳银

 

◎中国2000万人脱贫行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物质贫困正逐步得到解决,精神上的贫困正成为扶贫难点。本部实录性报告文学,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深入真切的体验,向您呈现扶贫攻坚历史变革中那些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人间细节。读来五味杂陈,也发人深思。

                                           ——《北京文学》执行主编、社长  杨晓升

 

◎朱朝敏写出了扶贫之知,更写出了扶贫之行。仅仅有怜悯心与偶尔善举是不能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无数个笃实困境催生了扶贫脱贫的中国方案,朱朝敏以百里洲为例,讲出了中国的知行合一。  

                                              ——《小说月报》《散文》主编   汪惠仁

 

◎《百里洲纪事:一线脱贫攻坚实录》展示了一种在场的写作。朱朝敏不仅多年身处脱贫攻坚一线,更把自己的心留在了巨变中的时代现场,所以能触到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及其心跳、呼吸。从她的倾听、探究与实录中,我们更深地体认到,精神与心理意义上的“脱贫”,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活出自己的尊严。

——《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 徐晨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