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道格拉斯·福特的《太平洋战争》向大家解释种族观念和意识形态观念是如何成为造就战争行为的诸多因素之一的。对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决策者以及在战场冲锋陷阵的士兵来说,各种决定常常会被实际情况左右,例如如何最有效率地击溃敌军。因此,对军事需要的考虑,以及对胜利的渴望更加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战斗方式。 接下来的章节将会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经济、政治以及战略的因素,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正是在它们的推动下在亚洲大陆实行扩张政策,而日本于1941年12月与西方国家开战的根本原因也是它们。本书将会解释日本在战争初期迅速占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原因,以及试图攻人日本本土的美国及其盟国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此外,后续章节将详细分析日本在战争中的优缺点。最后,读者将更加明白,为什么太平洋战争在原子弹的爆炸声中结束,以及日本为什么会无条件投降。
目 录
前 言 第1章 日本帝国的崛起,1860—1930 现代日本的崛起:原因与结果 《华盛顿条约》时代,1922—1929 日本的爆发,1930—1933 第2章 太平洋战争的序曲:中国问题,1931—1940 合作,1933—1937 侵华战争的政治与战略,1937—1940 对日本外交关系的影响 中日之战的教训 对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缘起 第3章 通往珍珠港之路,1940—1941 第4章 日本捷报频传,1941年12月至1942年春 第5章 同盟国扭转局势,1942年6月至1943年1月 第6章 战争的动态表现:战略和行动 第7章 战术和技术 第8章 士气和作战动机 第9章 情报战 第10章 战时经济 第11章 联盟战争 同盟国的外交:美国与英国 与非西方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与苏联 轴心国联盟:只是名义上的联盟? 小 结 第12章 战争与大后方 公众舆论与战争 战争及其对平民生活的影响 战争及日本占领地区的亚洲各族人民 小 结 第13章 最后阶段,1944年秋至1945年夏 同盟国:以结束太平洋战争为中心的战略 日本的选择 盟军战略的实施,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 小 结 第14章 原子弹与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动用原子弹的动机 原子弹与日本决定投降 小 结 第15章 结 论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