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次尝试,目的是凸显早期中国文明中的另一些议题,如当时人们对人工、创作、创新问题的看法。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当今学界不时将早期中国描述为一个预设自然和文化相连续的文明,这一文明否认文化出于人为,认为圣人从不创作,仅仅效法自然世界。然而,这种预设兴起于早期中国的特定时段,绝非不言自明。直到漫长论辩的末期,人们才普遍承认,人类文化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至圣从不创制,仅仅是在效法自然世界中的文理而已。 作者并不把这类观念视为早期中国的普遍预设,而意在追问促使这类观念成型的论辩本身,解释何以“连续说”在汉代前期终成主流。
作者介绍
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学院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尤其是早期中国的道德、礼仪与政治,兼备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与哲学等多学科视角。他为本科生开设的“中国伦理与政治课”是哈佛大学最火爆的课程之一,以此为基础出版的《哈佛中国哲学课》也在国内外大受欢迎。普鸣的学术代表作有《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和《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To Become a God: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两书中文版均由三联书店出版。
目 录
致谢 译者例言 绪论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第一章 御疆辟土 青铜时代对祖先与创作的看法 青铜时代的《诗》与卜辞、铭文 周之衰亡 结论 第二章 人之技艺 战国时期对自然与文化问题的论辩 论辩之始 修正对“自然”的定义 文化的本质:战国后期论辩的发展 结论 第三章 圣人、臣下与乱贼 叙述国家起源 早期中国神话研究的症结 叙述国家起源 结论 第四章 创作帝国 帝国统治的兴起与巩固 创作帝国:秦朝 帝制的衰落 汉代对帝国的再造与巩固 结论 第五章 创作的悲剧 司马迁对帝国兴起的重构 司马迁的规划 司马迁笔下的国家历史 引申 结论 附录 “作”字探源 参考文献 索引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