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增订版)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增订版)
商品编号:Z29829858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1 16:23:54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泰斗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被誉为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其对中国哲学史之新见,而且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上亦有所开创。其独创的“基源问题研究法”,认为哲学史不应该只是“历史”,还要有思想,即哲学问题意识;并从中国哲学史自身的内在问题和矛盾来梳理、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书另一个亮点——“一系说”的提出,同时也是他对宋明儒学的独特的诠释方法。与牟宗三把宋明儒学分为三系不同,他将之看作一个整体,以能有效说明价值根源的“心性论”(即“主体性模式”)统之,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为宋明儒学各家各派思想定位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参考,也体现了其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此外,为了对哲学思想的进程作一评估,他又定了一套“设准”,以避免独断。如以孔孟思想“以心性论为中心”的设准、老庄思想“自我境界”的设准,来评判整个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发展,体现了其对中国哲学史中各家各派学说的独到的思考。


作者介绍



劳思光(1927—2012),湖南省长沙市人。本名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1949年后任教于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及台湾华梵大学讲座教授。 先生学贯中西,著作极丰,无论文、史、哲学,乃至金石考证等方面,皆有论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为探讨中国哲学史之巨著,成为港台文史哲科系学生的必备教材。其他著作包括《康德知识论要义》《历史之惩罚》《中国文化要义》《中国之路向》《思光少作集》《解咒与立法》《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辨录》《思光诗选》等三十余种。


目 录



第一册 劳思光 《新编中国哲学史》序 杨国荣 论中国哲学史之方法——中国哲学史序言 第一节 已往成绩之检讨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第一节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第二节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第三节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第四节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成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第二节 古代中国思想的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第三节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第一节 儒学之源流问题 第二节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门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孟子及儒学之发展 第一节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二节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第一节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第二节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第三节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第二节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第三节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之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之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荀子之生平 第三节 苟子之学说 一、性恶与师法 二、心与天 三、君与礼 四、“学”观念与“正名”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一节 法家之人物及著作 第二节 韩非思想之特色及其传承 第三节 韩非之思想 一、论治乱 二、论主权 三、“势”与“明” 四、二柄与虚静 第四节 韩非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第一节 名家之立场及特性 第二节 《公孙龙子》之理论 一、“指物” 二、“白马”与“坚白” 三、“通变”与“名实” 第三节 关于“名学”一词之讨论 一、胡、谭之说 二、先秦思想中“名”字之用法 后序 一、关于胡、冯之书 二、关于“天”观念 三、关于方法问题 书目录要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媒体评论



null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