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冯政著的《读史十记(上下)》介绍:中国文明从古代到近代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古典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2世纪),中国诞生了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是中国本土思想的产生时期,中国文明有了基本的观念和制度;第二时期是佛教时期(公元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以佛教为主体,佛教与中国本土其他思想处于相互对抗及调适时期;第三时期是新儒学时期(公元11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国文明主要发生在新儒学和佛教之间,而新儒学在社会与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新儒学成功地把佛教中国化,使之成为中国文明的一部分;第四阶段是近代东西方时期(公元20世纪),中国文明发生在新儒学与西方文明之间,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东西方文明在发生相互碰撞的同时又相互融合。
目 录
上卷 思想影响的历史——行者跋涉山水,智者俯瞰历史 星光烛照下的探寻:什么是历史? 东西文明的异同,古今历史的启迪 返景人深林:对中国历史思想的反思 摆脱历史困境的近现代化的求索 文明在神性、人性、理性之间的抉择——追溯“中华礼仪之邦” 文明追求的误区:人类起源于中国? 以文明的演进,擘分历史的脉络 中华文明前传:在淳朴、愚昧、野蛮、启蒙交织中前行 文明开篇:我有嘉禾,绥之靖之 文韬武略论高下:谁是八百年周朝奠基人? 周公:仁义智勇信集于一身的历史伟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礼仪之邦”的诞生 从礼仪之邦到天朝大国:东方文明光环下的周人 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大秦帝国之殇 大秦帝国,一个威震世界的“中国”代名词 秦赢:西陲勇士,为了家族的荣耀而战 西来秦人,曾经拥有一个淳雅文明的国度 精彩春秋:雄才大略秦穆公,千古第一“隆中对” 大国崛起:从“秦晋之好”到“遂霸西戎”的善恶交锋 大秦帝国命运纪实:雄起缘商鞅,成败赖李斯 法胜于儒,秦国后来居上的制胜之道 绝仁弃义,武装到牙齿:“虎狼之国”是这样炼成的 帝国哀歌:盛极而亡,叹英雄不再,社稷何安? 一个民族、国家的道路选择——千古汉风说到今 威加海内,汉声远扬:四百年读懂中国历史 大汉帝国气象的生成:英雄逐鹿天下,仁者长安社稷 抑百家而定一尊:汉家“大一统”思想的确立 武帝一生足风流,倜傥不乱汉宫闱 千古一帝:汉武帝,中国封建帝王的缩影 汉武帝的奸雄一面:驾驭酷吏,驱策鹰犬治天下 “汉家制度”设计的缺陷:专制有余,法制不足 帝国反击战: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人类文明天穹下的理性之光——中国创造:科举制的诞生 古今多少事,“人才”话不休 士之所生,用之可以尊中华 铅刀贵一割,梦想奈何骋良图 学而优则仕:中华政治文明的最初尝试 科举制:冲破三百年历史阴霾,再现中华文明之光 再造科举:文明之光的普照与延续 古代历史,巅峰时代——永远的大唐 上篇:读半部唐史,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兴衰 唐太宗:英雄开创历史,文治千古标高 武则天:千古唯一女皇,破除大唐王朝历史瓶颈 唐玄宗: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下篇:大唐帝国的遗产:巅峰时代的东方文明 大唐王朝气象:龙衔宝盖承朝日,凤翥天香满皇州 大唐帝国的精神气度:襟怀舒旷达,报国取龙庭 曾经的文明辉煌: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下卷 在那世人向往、惋惜的时代——风雅两宋:古代社会,生态极致 两宋王朝,三百年历史咏叹调 赵宋开局:英雄气短,王朝气长 大宋王朝之转捩点:有心的战争,无奈的和平 文治千载独步,造就大宋锦绣人文、绚美山河 风雅无边:黄金时代的宋人 百代文宗之欧公朋党雄辩之高论 文明的沦落:从朋党之争到吏治崩坏 王安石变法:中国发展之路的第三次探索 新儒学:从精神到思想对中国发展之路的再探索 岳飞的精神遗产:正气炳人寰,精忠铸就“民族魂” 中华百年沉浮,宋元历史赓续——穹庐笼罩下的文明熹光 征服随风云飘散,史诗与文明长存 蒙元帝国变奏曲:从济济多士到暴敛天下 草原穹庐笼罩下的文明生态 长城拱卫下的历史围城——大明王朝:文明的危机 精神扭曲下的光明与黑暗之角逐 大明王朝:从民族到国家、个人,一部被扭曲的历史 历史的遗憾:缺少政治智慧的政治残酷 人性的缺失,唐宋文明之光的黯淡 大明王朝的舞台: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 郑和下西洋:告别海洋前的挽歌 东方文明的凤凰涅檠——紫禁晚照大清帝国 夕阳落照下的末世长歌 康熙:世间凡人,何以炼成伟大帝王 康熙帝之缺憾:“内圣外王”的完结,中华文明的停滞 在圆明园废墟上的祈祷 曾国藩:传统文人的完美与悲哀 左宗棠:中流砥柱的卫国者 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与复活 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