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都能在《资治通鉴》中找到经验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作者介绍
华杉,生于1971年。 2002年,他与弟弟华楠共同创立“华与华”,成为中国知名的战略营销创意咨询公司。 2006年,兄弟俩再创办“读客文化”,也成为中国民营图书业领军企业,连续四年跻身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 华杉经商不忘治学,坚持夜不外出应酬,每天清晨5时即起,读书写作两小时,日日不断,长达十余载。 华杉的畅销书作品包括:《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杉讲透》《华杉讲透》《华杉讲透》《华杉讲透》《华杉讲透王阳明》等。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韩文、泰文、英文,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
目 录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卷第一 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主要历史事件】 韩赵魏三家分晋 豫让漆身吞炭 吴起杀妻求将 聂政刺杀侠累 田氏代齐 吴起死于楚国 【主要学习点】 礼制名分不能乱 德行为先,才能为后 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 国家之宝,在德不在险 卷第二 周纪二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主要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第二次交手 商鞅之死 孟子见魏惠王 诸侯开始称王 苏秦合纵 孟尝君散财养士 【主要学习点】 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跟一大堆人商量 诚信是人君的大宝 齐威王的国宝论 国君不可随意行赏 兵法关键在于掌握老套路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中国价值观大命题:孟子的“义利之辨” 君子养士,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卷第三 周纪三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主要历史事件】 秦国兼并巴蜀 千金市骨 张仪连横失败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魏冉崛起 鸡鸣盗 【主要学习点】 孟子的王道思想 有错就改,还是君子 对身边人好,远方之人就蜂拥而至 王道战略原型:商汤与周文王 要走光明大道,不要另辟蹊径 没有什么比滴水穿石更快 卷第四 周纪四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主要历史事件】 赵章叛乱 白起崛起 宋康王,从疯狂到灭亡 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田单的火牛阵 黄歇上书退秦兵 【主要学习点】 数胜必亡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 政治家的三个层次 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耳朵根子不能软 卷第五 周纪五 (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主要历史事件】 阏与之战 范雎的“远交近攻”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白起 吕不韦与嬴异人 【主要学习点】 先胜后战,不胜不战,胜可知而不可为 胜利不是目的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 无缘无故送上门的利益,必是祸患 把自己代入古人的事 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 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小人物不要自卑,大人物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卷第六 秦纪一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主要历史事件】 荀况论道 吕不韦任相国 东周灭亡 嬴政即位 李牧大破匈奴 嬴政诛杀嫪毐 春申君之死 李斯《谏逐客书》 吕不韦之死 韩非之死 【主要学习点】 民心可用,军队才可用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追求的结果 兵法的关键不在于胜,而在于不败 君子的三个不变 学会与小人共存 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行动 人们总是低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 志在必得者死 卷第七 秦纪二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主要历史事件】 荆轲刺秦 王翦伐楚 秦始皇统一天下 蒙恬攻打匈奴 焚书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坑儒 秦始皇之死 扶苏 胡亥即位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起兵 【主要学习点】 压倒性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 团结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大家的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卷第八 秦纪三 (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主要历史事件】 张良追随刘邦 李斯之死 项羽成为上将军 钜鹿之战 赵高指鹿为马 秦二世之死 子婴杀赵高 【主要学习点】 与其早点看清别人,不如早点看清自己 有价值观和志向,才能行道于天下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成就他人 命名就是召唤 傲和惰,能毁掉人的一生 “一语见幸”被提拔,是一种危险 君臣之义,只有名分是不行的 仁爱的领导力和恐怖的领导力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