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潘菽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在自己特有的基本范畴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相应的思想理论,只有抓住了基本范畴这个纽结,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人贵论;形神论;天人论;性习论;知行论;情二端论;主客论。全书依据这七大范畴,选取了潘菽的数十篇文章加以归类,编辑成册。 潘菽在对待心理学的问题上,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指导,来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思想观点;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进行了辨别和筛选,对其中被普遍认为是唯物论的或接近唯物论的思想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就本书所收入的文章,不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总论还是对单个人物的个别观点进行解读和辨析,辩证唯物史观的立场始终贯穿其中。
作者介绍
潘菽(1897-1988),原名潘淑、潘有年,字永叔。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心理学家,首任南京大学校长,自1955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新中国心理学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也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理论心理学的开拓者,晚年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心理学的战略目标和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心理学的纲领。潘菽教授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心理学界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目 录
暂无目录,敬请期待!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