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文学爆炸”亲历记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文学爆炸”亲历记
商品编号:Z29900252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1-09-14 16:35:17

编辑推荐



了解拉美“文学爆炸”的经典作品

“文学爆炸”主将之一何塞·多诺索的亲身经历

描绘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出版人、艺术家的生动肖像

记录一个欣喜与苦恼、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文学时代



内容简介



《“文学爆炸”亲历记》出版于1972年。何塞•多诺索以过来人的身份,记述了拉美“文学爆炸”这一极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现象的背景、起因、特点、发展等方面,同时融入了作家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此外,本集中还收录了作家对这个文学现象更加成熟的回顾文字《十年之后》,以及作家夫人以见证人身份写下的《“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何塞•多诺索(1924—1996),智利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生于智利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英语文学。主要作品有《加冕礼》《污秽的夜鸟》和《别墅》等。曾获西班牙阿方索十世勋章、智利国家文学奖等荣誉。

 

译者简介:

段若川(1941—2003),湖南长沙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同年留校任教。著有《米斯特拉尔——高山的女儿》《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等,译有《加冕礼》《别墅》《恰似水于巧克力》等。 



目 录



译者序 何塞·多诺索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文学爆炸”亲历记

十年之后

“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玛丽亚·比拉尔·塞拉诺



试读章节



在动手写这些记录之际,我愿不揣冒昧地提出这种看法:如果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小说达到了那个高度,确实有一个值得商榷的、被称为“文学爆炸”的存在,那么首先应当归功于那些曾致力于否定它的人;而“文学爆炸”,不管它是真正存在或是杜撰出来的,不管它是有价值或是很一般,特别是由于它与随之而来的难以置信的狂欢节混淆在一道,它终究是歇斯底里、妒忌和偏执狂的一大创造。如若不是这样,读者则可心安理得地持这种看法:在刚刚过去的十年,西班牙语美洲小说——根据不同的爱好,也许把这一部分算进去,也许把那一部分算进去——曾经有过一个非凡的高潮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在西班牙语美洲出现了很多高质量的小说,从这些小说出现直到如今,我仍然认为其质量是不可否定的,并且,由于历史-文化等种种情况,值得引起国际上的重视。从墨西哥到阿根廷,从古巴到乌拉圭,这些作品曾经并且继续在文学上造成反响——我要强调一点,我是专从文学上讲的,而不是讲销售额,销售额仅仅是反响的配料而已。只消对比一下《百年孤独》的惊人数字和《天堂》的极少数字就一目了然了。然而这两本书无疑都是这假定存在的“文学爆炸”行列中的优秀小说。在用卡斯蒂利亚语写的现代小说范围内,此情此景闻所未闻。因为,以布拉斯科·伊巴涅斯为例,在他那个时代,即便他有世界影响,人们也不敢奢望他的作品超越商品文学而成为别的什么;二十世纪上半叶用西班牙语写作的“文学性”小说的大作家,不论是西班牙语美洲的还是西班牙本土的,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作家相比,他们的名气已经慢慢消失,没有为当代小说家的成长留下什么重要痕迹。

那么,什么是“文学爆炸”?其中包含多少真实成分?有多少虚假成分?对这个刚刚结束——如果确实已经结束了的话——的文学现象,无疑很难下一个哪怕稍许严谨的定义。“文学爆炸”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并不是由于它的成员作家专权,由于他们在美学和政治观点上的一致,以及由于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情谊,反倒是由对它持怀疑态度的人杜撰出来的。总而言之,也许有必要在一开始就指出,这里有简单的偶合成分,然后才可能,也许才能正确地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位于同一大洲的二十一个共和国,那里用多少有些变化却都能相通的卡斯蒂利亚语,在没几年的时间内写出了一些成熟很早或相对而言成熟得较早的作家的优秀初期作品,这些作家有,比方说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而差不多是同时,年龄稍大的有影响的作家达到的作品也出现了,这些作家是埃内斯托·萨瓦托、奥内蒂、科塔萨尔,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巧合。从1962到1968这短短六年间,我读了《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城市与狗》《绿房子》《造船厂》《天堂》《跳房子》《英雄与坟墓》《百年孤独》以及当时刚刚出版的其他小说。突然涌现出十来部起码算得上是引人瞩目的小说,填补了原来的空白。

这是一个中性的事件,正如文学史上记录的那样,但是“Boom”这个英文单词却绝不是什么中性的,相反,它包含了许多内容,除了承认其规模和特大量这一点之外,几乎都是贬义的或者是值得怀疑的。“Boom”是一个象声词,意思是“爆炸”;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给它加上了“虚假”的含义,是从一无所有中喷发出来的,本来就没什么东西,留下的更少。特别是意味着这个短暂的、空泛的过程,必然缺少质量和开拓性,必然流于欺骗和腐败,正如布莱希特在《马哈哥尼》中所描绘的那样。也许早给新兴的拉丁美洲小说起名号的人以及那些急忙把这个名号传播开来的人,并不想给它以任何溢美之意。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