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浮生六记 注释典藏版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1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浮生六记 注释典藏版
商品编号:Z29887834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1-05-17 10:01:39

编辑推荐



★中国挚美古文佳作,融合了散文、小说、笔记、诗词多种因素。看三白与芸娘的浮生若梦,感尘世之生活的欢乐哀愁。让年轻人正确认识爱情和对待生活!

★林语堂、俞平伯、曹聚仁等推崇备至,汪涵、贾平凹力荐!



内容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代人沈复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写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经历。
  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他们两小无猜,深情不悔,“年愈久而情愈深”,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到温馨、甜蜜;沈复笔下的芸娘更是聪颖明慧,痴情一生,林语堂曾形容她:“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zui可爱的女人。”
  本书的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每一个读到它的人,或许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它给予我们的却是心灵的正能量,发现美、传递美,学会乐观豁达的人生处世,让我们相信生活无处不美。


作者介绍



  沈复(1763—1822后),字三白,号梅逸,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散文家。其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以行商、书客、幕僚、名士终身。嘉庆中曾随齐鲲出使琉球;能文善画,曾以其家居生活和浪游见闻写成自传性纪实散文《浮生六记》六卷。

   沈复之妻陈芸(芸娘),字淑珍,为他的表姐,两人同岁。陈芸天资聪慧,颇能诗文,是一个有才而且性格洒脱的女子。林语堂曾赞美《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为“中国文学上可爱的女人”。



目 录



卷一 闺房记乐………………………………………………………………1

卷二 闲情记趣…………………………………………………………… 53

卷三 坎坷记愁…………………………………………………………… 75

卷四 浪游记快……………………………………………………………113

卷五 中山记历……………………………………………………………175

卷六 养生记道……………………………………………………………239



前  言



说 明

《浮生六记》是沈复自传体纪实散文。“浮生”出自李白《春夜宴从

弟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公元1763年—约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

州)人,清代文学家,工于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

载。《浮生六记》著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据其所著来看,他出

身于幕僚家庭且曾经做过幕僚,似乎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等维

持生计。他与妻子陈芸志趣相投,情感深厚,过着一种布衣素食的从事艺

术的生活。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生活是贫苦的,前途是渺茫的。沈复经

历了妻子儿女的生离死别,妻子陈芸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

明,所谓“不知所踪”。

陈芸,女,字淑珍,是舅家亲戚心余先生女儿,是沈复的表姐和妻

子。陈芸自小聪颖明慧,学说话时,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因

此便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认字。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七月十六

日,沈复母亲脱下金戒为订礼和芸母缔结了婚约。结婚后因不得婆婆公公

宠爱,身体孱弱,素有血疾,年仅四十一岁离世。陈芸育有二子,长女青

君嫁入王家做养媳妇;次子逢森学做贸易,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7年)

夭逝。陈芸无疑是神童似的人物,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优雅女性,是《浮生

六记》中重要的人物,正如林语堂所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

最可爱的女人。”

《浮生六记》被发现,完全出于偶然:清代杨引传(详细情况不可细

考)在苏州冷摊上发现了残稿《浮生六记》四卷,交给其妹夫王韬——当

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王韬于1877年以活字刊行《浮生六记》,此即

闻尊阁版。

王韬生于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是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

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人,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公元1845

年)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有仲弢、天南遁

叟等,外号“长毛状元”。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

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因此写成

《扶桑游记》。1884年回到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浮生六记》版本很多,初步统计多达两百种以上。王韬“闻尊阁

版”《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版,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韬跋。

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公元1847年前)读过

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可王韬在1877年为

“尊闻阁版”所写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浮生六记》全本的情况。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

下》月刊,后来又出版了汉英对照的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

中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过后不久,在苏州冷

摊上果然便出现了有卷五、卷六的“全抄本”,不过一般认为卷五、卷六

为伪作。2008年6月17日、18日、21日、24日、25日,香港《文汇报》连

载彭令所撰《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说明卷五并

非必然是伪作。至于卷六的真伪,有待书家继续考证。我们不参与这样的

笔墨官司,“吃蛋”就可以了,不别一定要“看鸡”,因此只就《浮生六

记》文本进行一些必要的说明。

《浮生六记》分别是:《卷一·闺房记乐》,主要记叙夫妻生活,

突出一个“情”字:情意绵绵、情真意切、情投意合、情天恨海。《卷

二·闲情记趣》,主要记叙一个“趣”字:味趣甘怡、兴趣奇妙、雅趣犹

风、趣心如童。《卷三·坎坷记愁》,主要突出一个“难”字:夫妻难

同、父母难睦、弟友难交、子女难舍。《卷四·浪游记快》,主要突出一

个“味”字:山川之味、名胜之味、气象之味、心态之味。《卷五·中山

记历》主要特点是“新”:行程之新、知识之新、感受之新、眼界之新。

卷一至卷五属于人间之事,读读则可,因为其关注点主要是知识而

不是道理。读书的关键在于“转知为智,化智成慧”,因此前五卷不过是

一些有关“浮生”的“有形有像”的故事而已,而卷六则是其真正价值所

在,是“转知为智,化智成慧”的精华。其中有关“养生”的理论,遍

及道、儒、释,涵盖老、孔、庄等等。沈复博览群书、深思熟虑,取其

精华,兴之所至,“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这“一瓢饮”就是“灵丹妙

药”。而作为绍兴师爷的沈复,用自己坎坷的人生、深邃的思想现身说

法,娓娓道来,力透纸背,高屋建瓴,信笔所至,涉笔成趣,读者开卷必

然有益。

《卷六·养生记道》主要特点是“心”,“心”是养生的核心,抓住

“心”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养生的根本。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水平,

其实就是每天脑子里想什么,在读什么,而并非锦衣玉食、雕车宝马或红

颜名势。每天都蝇营狗苟、争名夺利的人,不可能真正明白养生。下面随

便例举书中有关“心”的内容,读者先睹为快。

正心,如益州老人尝言:“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

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则百

骸四体虽有病,不难治疗。独此心一动,百患为招,即扁鹊、华佗在旁,

亦无所错手矣。”

安心,如林鉴堂先生有《安心诗》六首,真长生之要诀也,诗云:我

有灵丹一小锭,能医四海群迷病。些儿吞下体安然,管取延年兼接命。安

心心法有谁知?却把无形妙药医。医得此心能不病,翻身跳入太虚时。念

杂由来业障多,憧憧扰扰竟如何。驱魔自存玄微诀,引入尧天安乐窝。人

有二心方显念,念无二心始为人。人心无二浑无念,念绝悠然见太清。这

也了时那也了,纷纷攘攘皆分晓。云开万里见清光,明月一轮圆皎皎。四

海遨游养浩然,心连碧水水连天。津头自有渔郎问,洞里桃花日日鲜。

静心,如淡安劝余每日静坐数息,仿子瞻《养生颂》之法,余将遵

而行之。调息之法,不拘时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谓摄身使如木偶也。解

衣缓带,务令适然。口中舌搅数次,微微吐出浊气,不令有声,鼻中微微

纳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着,

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

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子瞻所谓“寂然、兀然、与虚空等

也”。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子瞻所谓“随”

也。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

光景,种种奇特。子瞻所谓“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

也。直可明心见性,不但养身全生而已。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

依,是为真息。息息归根,自能夺天地之造化,长生不死之妙道也。人大

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悖怖,我不怒。澹然无为,神气自满。

此长生之药。

宜心,如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

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

空心,如病有十可却:静坐观空,觉四大原从假合,一也;烦恼现

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

遇病少闲,反生庆幸,四也;宿孽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

庭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克治,七也;风寒

谨访,嗜欲淡薄,八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觅高明亲

友,讲开怀出世之谈,十也。

乐心,如吾人须于不快乐之中,寻一快乐之方法。先须认清快乐与不

快乐之造成。固由于处境之如何,但其主要根苗,还从己心发长耳。同是

一人,同处一样之境,甲却能战胜劣境,乙反为劣境所征服。能战胜劣境

之人,视劣境所征服之人,较为快乐。所以不必歆羡他人之福,怨恨自己

之命。是何异雪上加霜,愈以毁灭人生之一切也。无论如何处境之中,可

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乐之精神。偶与琢堂道及,琢

堂亦以为然。



试读章节



原文

余生乾隆癸未[1]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

家[2],后苏州沧浪亭[3]畔,天之厚我[4],可谓至[5]矣。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6],苟[7]不记之笔墨[8],未免有辜彼苍[9]之

厚。因思《关鸠》冠三百篇之首[10],被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11]。所

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12],不过记其实情实事[13]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

责明于垢鉴[14]矣。

 

翻译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冬月二十二日,

当时正逢太平盛世,且出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特别是以后苏州沧浪亭畔

的夫妻生活,真是上苍对我的厚爱,可谓到了极点啊。

苏东坡说“世间万事犹如春天的好梦那样一点痕迹都没有啊”,如果

不用笔墨记载下来,那就未免有负于上苍对我的厚爱。我因为想到作为有

关夫妻典范的《关鸠》位于《诗经》三百篇的第一篇,所把夫妇放在第一

篇,其余按照次序逐渐涉及。所以感到惭愧的是少年时代失于勤学,学识

匮乏,所以所记载的内容不过实实在在的事情而已,如果一定要用文法加

以考订,这就像从昏暗的镜子里面去看清事物那样了。

 

[1] 乾隆癸未: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

[2] 权贵和缙绅之家。

[3]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私人花园,位于现苏州

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其占地面积1.08公顷,为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苏

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市),曾祖时迁至

开封(今属河南开封市)。

[4] 厚我:对我厚爱。

[5] 至:顶点。

[6] 事如春梦了无痕: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

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 苟:如果、假设。

[8] 记之笔墨:用笔墨记载下来。

[9] 彼苍:彼:那,远指;苍:苍天。

[10] 《关鸠》冠三百篇之首:《关雎》是在《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中第一

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三百篇”代称《诗经》。

[11] 被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阐述的是所谓“后

妃之德”,所以沈复认为按照次递当把《闺房记乐》立在首位。“以次递”即按照秩序。

[12] 少年失学,稍识之无:沈复自谦,认为从小学习不够、初通文墨。

[13] 实情实事:实际情况。

[14] 责明于垢鉴:责:寻求;明:明亮;垢鉴:不清晰的镜子。责明于垢鉴的意思是:

从不清晰的镜子里寻求明亮,是沈复谦逊的说法。



媒体评论



芸娘,中国美丽的女子。不识芸娘,枉读中国古典文学。
  ——胡适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有能辨别的罢。
  ——俞平伯
  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zui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林语堂
  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 陈寅恪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