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父亲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2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父亲
商品编号:Z29889880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1-05-14 14:27:51

编辑推荐



1. 收录百年文学史名家书写父母亲的散文,品读鲁迅、周作人、胡适、茅盾、巴金、老舍、王安忆、余华、阎连科、迟子建等作家对父母亲的爱与怀念。
2.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帆精心编选。
3. 此套散文集多篇文章入选语文教科书,包括邹韬奋《我的母亲》、史铁生《合欢树》等,适合包括学生读者在内的全年龄段读者阅读。
4. 随书附赠全国演播艺术家聂梅配乐朗读音频,扫码即可收听。


内容简介



《父亲》《母亲》是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主编的散文集,收录了百年来诸多名家书写父母亲的精品文章八十八篇,作者既包括鲁迅、周作人、胡适、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文学大家,也包括王安忆、余华、阎连科、迟子建等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著名作家。多篇文章曾入选多种语文教材,对于学生读者大有裨益。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乃亘古以来始终的主题。文集所选篇目既有对于父母亲发自内心的怀念,也有对“如何做父母”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一篇篇散文使读者回想起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种种细节,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更可能因此重新认识“父亲”“母亲”这两个伟大名词的意义。
这次特别邀请全国演播艺术家聂梅精选部分篇目配乐朗读,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随书附赠读者,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名家作品。



作者介绍



丁帆,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第五、六届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评论》主编。
著有文学理论、批评和散文著作多种,以及编著数十种。



目 录



1 鲁 迅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1 周作人 父亲的病

16 丰子恺 爸爸的扇子

23 茅 盾 我的父亲

39 李霁野 父亲

44 靳 以 父亲和猪

47 冯 至 父亲的生日

51 鲁 彦 父亲的玳瑁

58 陈白尘 元宵忆亲

64 王西彦 义父

69 周而复 父亲

73 陈敬容 父亲

78 叶至善 陪父亲喝酒

81 汪曾祺 我的父亲

91 宗 璞 心的嘱托

100 忆明珠 待月山房幼读琐忆

109 周海婴 关于父亲的死

119 苏叔阳 早该说的一些话——祭先父

125 张曼菱 布衣父亲

133 唐达成 父亲的悔恨

138 苏 叶 纸雁儿

142 王 蒙 父亲

146 周 涛 老父还乡

170 陈丹燕 父亲的烟

172 阎连科 我所欠父亲的债务

192 林 白 回忆父亲

197 凸 凹 烟酒父子

208 梁晓声 父亲的演员生涯

215 迟子建 灯祭

219 余 华 父子之战

223 王安忆 话说父亲

229 素 素 父亲

235 刘亮程 先父

244 郭雪波 父亲的故事

253 陈忠实 父亲的树

260 冯秋子 为父亲祈祷

273 陈祖芬 爸爸

280 周国平 父亲的死

283 何立伟 一点不能忘记的记忆

287 衣向东 面对父亲

292 舒晋瑜 老之将至



前  言



编者序

丁 帆

父是天,母是地,
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只有他们才是
倦鸟归巢的枝头,躲避暴风雨的港湾。

父母在,才有家;有家在,方知福。孔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遗憾与悔恨,但是最遗憾与悔恨的事情莫过于在父母走后才觉悟与忏悔尽孝不够。
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似乎与其有着永无止境的怨怼与烦恼;当他们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才有痛失的顿悟。这是任何教育都无法解决的人生的悖论与困境。于是我们才有了许许多多的缅怀,许许多多蘸血的抒写,成为人世间感天动地的歌哭。只有在此时此刻,你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大写的人!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把父亲比喻成山,那是对他家庭责任感的礼赞,高大而巍峨,无言而深沉,沉默而凝重,铸就了父亲的伟岸形象;有人将父爱比喻成大海和草原,那是对他奉献精神的颂扬,广阔而辽远,无私而深邃, 严酷而宽厚,那是男人胸前簇拥着的鲜花。
我以为,达·芬奇对父爱的评价是最高贵的:“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并非意味着母爱就没有这样的奉献精神,为了自己的子女,母亲一样是可以献身的,只不过是说,父亲更加勇于担当,因为这是责任与职守使然。
但是,父爱是无言的,它往往是以一种行为方式予以呈现的,正如冰心所言:“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在中国传统的旧式家庭教育中,父爱有时是严酷的,甚至是冷酷的,所谓“棒打出孝子”, 便是一种扭曲的爱,“恨铁不成钢”和“望子成龙”是“拳脚相加”的注释,然而,一旦你成人后,尤其是你取得了些许成绩时,父亲就会从骨头里发出笑声,他们往往是皮肉不笑骨子里笑的典型人物。
狄更斯的名言“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正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谚:“多年的父子成兄弟。”这应该是父亲和子女关系和睦的最高境界吧。
母爱如水,这是用来形容慈母的一句最恰当的词语,或许“柔情似水” 并不是每一个母亲的性格特征,然而,每一个母亲的血脉里都流淌着慈祥的爱,即便是表现得十分变态或病态,她们仍然会在心底里疼爱着自己的骨肉,舐犊之情是一切动物的本性,更是母性动物的特性,何况人乎?亦如邓肯所说:“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倘使我们能够在那种病态的行为举止当中,窥见背后人性的真相和母性的爱意,那么一切家庭中的恩怨都会化为乌有。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的这句话道出了世间人们对母亲的尊崇,但愿苟活在这人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到这句天籁之声。
母亲的伟大并不是她的庄严与伟岸,恰恰是她的柔弱与纤细,呵护和弥合着人类在情感挫折后的心灵创伤,所以郑振铎才深有体会地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当你在人生逆境之中时,母亲的胸怀才是灵魂抚慰的栖居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应该是把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达出来的诗句,孩子走得再远,风筝飞得再高,都有一根牵动着他(它)灵魂之线的线束,否则一切将魂飞魄散。母亲永远都是护佑人类灵魂的图腾。
我们精选百年来名人书写父亲和母亲的文章,编定成书,一是想让那些失去父母的人在缅怀亲人的时候,更加坚强起来,在今后的岁月里,用自己的人格品行为子女做出表率,在人生的归途中留下可敬可爱的精神遗迹;二是想让那些父亲和母亲尚健在的人们,趁着这阳光灿烂的日子,为自己的父母双亲大人多尽孝道,不要待到亲人阴阳两隔之时,把终身的遗憾与悔恨带到天堂之中。
尽孝解忧乃养浩然之气之古训,亦是当今现代人寻觅幸福之事。是为序。


试读章节



爸爸的扇子

丰子恺

爸爸的扇子

从烧野火饭这一天—立夏日—起,爸爸手里拿了一把折扇。虽然一个月来天气很冷,有几天他还穿棉袍子;但是这把扇子难得离开他的手。我们每天放学回家,看见他总是读着扇子上的字画,在院中徘徊。因为这正是他每天著述工作完毕而开始休息的时候,而他的休息时间娱乐法,最近已由种花种菜改变为读扇与院中散步了。
这曾经使得徐妈奇怪。她有一次对我说:“你爸爸每天看那把扇子,看了这多天还看不厌,真耐烦呢!”我笑起来。原来她没有知道,爸爸有一藤篮的折扇,据姆妈说,大约共有一百多把。这是他历年请人书画,积受起来的。每年立夏过后,他就用扇,一两天调换一把。徐妈不知道这一点,以为他看的老是这一把,所以奇怪起来。我把这情形告诉了她,她更加奇怪了。“咦!一个人有一百多把扇子,好开引扇子店了!扇子店里也拿不出这许多呢!”
姆妈对于他这点特癖,也常表示不赞成。娘舅家的叶心哥哥入中学时,姆妈向藤篮里拣扇子,对爸爸说:“你一个人也用不得这许多扇子。叶心很爱好字画,拣一把没有款识的送他,作为入中学的纪念品吧。”但是爸爸不肯,反抗地说:“我的扇子都有印子,都有年代,而且每一把可以引起对于一书一画的两个朋友的怀念,怎么好拿去送人?你要送叶心,我自己画一把送他吧。倒比送现成的来得诚意。”以后他就把盛扇子的藤篮藏好。因此我们难得看见爸爸的扇子。最近他虽然天天拿着扇子,我们也只看见他拿着扇子而已,没有机会去细看他扇子上写着的字和描着的花。
今天放学回家后,弟弟从便所出来,笑嘻嘻地告诉我说:“爸爸的一件宝贝落在我手里了。你看!”他拿出一把扇子来。我接过来一看,正是这几天爸爸手里常常拿着的一把。料想这一定是爸爸遗忘在便所里的。弟弟说:“我们暂时不要还他。等他找的时候,要他讲个故事来交换!”我很赞成。同时我想:“爸爸天天捧着扇子在院子里踱来踱去地看,究竟扇子上有些甚么花样?现在让我仔细看它一看。”但见一面写着字,全是草书,一个也识不得,一面描着画,有山,有树木,山间有一间房子,房子的窗洞里面有一个人,驼着背脊,伸着头颈,好像一只猢狲,看了令人觉得可笑。别的东西也都奇怪:那山好像草柴堆,一条一条的皱纹非常显著。那树木好像玩具,上面的树叶子寥寥数张,可以数得清楚。那房子小得很,只有一个窗洞,窗洞中只容一个人。而且孤零零的,旁边没有邻居,前后左右只是山和树。我不禁代替那猢狲似的人着急:设想到了晚上,暴风雨把这房子吹倒了,豺狼虎豹来吃这人了,喊“地方救命”也没人答应。细看这环境里,全是荒山丛林,没有种米的田,种菜的地,不知这人吃些甚么过活?这总是爸爸的朋友中的某一位画家所描的。不知这位画家为甚么选择这样的光景来描在爸爸的扇子上?难道他自己欢喜住在这样的地方的?不然,难道是爸爸欢喜住在这种地方,特地请他这样描的?我心中诧异得很,就把这感想告诉弟弟。弟弟说:“上面有字呢。你看他怎么说的?”我把扇子左角上题着的两句诗念出来:“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周易》,我知道的,是中国很古的,又很难读的一部古书,就对弟弟说:“啊,原来这人住在这荒山中读古书,读得连日子都忘记,春去了几多时也不晓得呢!”弟弟说:“前天我们班里的陈金明在日记簿子上写错了日子,先生骂他‘糊涂’。这人连春去了几多时也不晓得,真是糊涂透顶了!”他想了一想,又自言自语地说:“扇子上为甚么描这样的画,又题这样的诗?这有甚么好处呢?”
外面有爸爸懊恼的声音:“到哪里去了?我明明记得放在便所里的脸盆架上的,怎么寻破了天也不见……”弟弟向我缩缩头颈,伸伸舌头,拿了扇子就走,我也跟他出去。弟弟把扇子藏在背后,对爸爸说:“爸爸找扇子么?我能给你寻着,倘你肯讲个故事给我们听。”爸爸知道他的花样,一面拉着他搜索一面笑着说:“你还了我扇子,晚上讲故事给你听。”弟弟背后的扇子就被他搜去。他把扇子展开来反覆细看,看见没坏,才表示放心。我乘机把关于画的怀疑质问他:“为甚么他给你画上一个住在可怕的荒山里,而糊涂得连日子都忘记的人在扇子上?”爸爸笑一笑说:“这原是过去时代的大人所欢喜的画,你们当然不会欢喜,也不应该欢喜。”我更奇怪了,接着又问:“过去的大人为什么欢喜这个呢?”爸爸坐在藤椅上了,兴味津津地告诉我这样的话:
“中国古时,人口没有现今这么多,交通没有现今这么便,事务没有现今这么忙,因此人的生活很安闲,种田吃饭,织布穿衣之外,可以从容地游山玩水。有的人终年住在山水间,平安地过着清静的生活。但这是远古时代的情形了。到后来,世间渐渐混乱,事务渐渐烦忙,人的生活已不容那么安闲。但是中国人有一种特别的脾气,就是‘好古’。对于无论甚么东西,总以为现在的坏,古代的好。于是生在烦忙时代的人,极口赞美古代的清静生活,一心想回转去做古人才好。这梦想就在他们的画里表现出来。在京里做官的画家,偏偏喜画寒江上钓鱼一类的隐居生活;住在闹市里的画家,偏偏喜画荒山中读古书一类的清闲生活。山水画得越荒越好,人物画得越闲越好。”他指点他的扇子继续说:“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没有邻侣,没有粮食,不怕风雨,不怕虎狼,而忘记了日子的荒山读易图。这原是不近人情的,但在他们看来,越不近人情越好。”说到这里他讥讽地笑起来。接着又认真地说:“可是现在这种画不能使多数人欢喜了。因为现在这时代交通这么便,生存竞争这么烈,人生的灾难这么多,人们渐渐知道做过去的梦,无济于事;对于描写过去的闲静生活的画,也就减却了兴味。人们是现代人,在学校里受着现代人的教育,所以你们不会欢喜这种画,也不应该欢喜这种画。不但你们,就是我,对于这种画也不能发生切身的兴味。只是这把扇是三十年前的旧物,我把它当作纪念品看待,当作古董赏玩罢了。”爸爸折叠了扇子,立起身来,用了另一种兴味津津的语调继续说:“扇面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呢!要在弧形的框子构一幅美观的图,倒是一件很不容易而很有趣味的事呢!其实画扇面不必依照古法,老是画些山水花卉,西洋画风的现代生活的题材,也可巧妙地装进弧形的构图中去。你们不妨试描描看,很有趣味的。”夜晚的碗筷已经摆在桌上。爸爸说过后捧了他的宝贝回进书室去,预先把它藏好了再来吃夜饭。我对于他最后的几句话觉得很有兴味,预备去买一张扇面来试描一下看。

做父亲

楼窗下的衖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一个孩子从算草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我刚才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姊姊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前更响了。他们努力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作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景吧。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入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验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的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了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旁,有的伸手摸我的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小鸡卖几钱一只?”
“一块洋钱四只。”
“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
“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他说过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
“没有还价!”
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
“没有还价!”
他说着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就在衖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号啕大哭的孩子。
对门的大嫂子曾经从矮门上探头出来看过小鸡,这时候便拿着针线走出来倚在门上,笑着劝慰哭的孩子说:
“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我来叫你呢。”
她又笑向我说:
“这个卖小鸡的想做好生意。他看见小孩子们哭着要买,越是不肯让价了。昨天坍墙圈里买的一角洋钱一只,比刚才的还大一半呢!”
我对她答话了几句,便拉着哭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景而走出门口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的杨柳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强硬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幸福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
“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唏嘘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
“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1933年5月20日

《爸爸的扇子》原载《新少年》,1936年6月10日第1卷第11期
《做父亲》出自丰子恺著,丰一吟编:《缘缘堂随笔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