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张君秋 纪念张君秋百年诞辰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张君秋 纪念张君秋百年诞辰
商品编号:Z29883237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1-05-10 16:42:51

编辑推荐



做人人格好,演戏戏德高,张君秋先生的一生是中国京剧史上辉煌的篇章。在纪念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推出的本书,由其家人描述回忆大师生平,大量*手资料,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舞台风采,世间情缘,精彩纷呈。


内容简介



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1920—1997)是继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之后,京剧旦角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2020年正值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其女张学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历时五年有余,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张君秋人生经历曲折丰富,其人生历程既体现时代变迁,又彰显着鲜明的个性。其中的波澜壮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从一个贫苦之家的孩子成长为独树一派的巨匠,他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京剧史上的辉煌篇章,对今天的读者仍富有启迪意义。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和京剧发展史资料。


作者介绍



张学玲,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次女。生于1945 年,自幼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成长。后拜京剧名家李多奎先生为师学习老旦艺术,又拜著名画家孙菊生先生为师学习中国水墨工
笔花鸟画。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老旦行当,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二团任主要演员。1984 年,排演新编京剧《金龟记》,参与唱腔改编设计,获得北京市中青年优秀表演奖。现为
“梨园书画社”法人和社长。策划、举办了多场大型京剧表演活动并参与演出;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画展。本书是张学玲第一部作品,写作历时五年有余。


目 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1920—1932
京剧大师的诞生
惊变
张秀琴急返回娘家
张秀琴挑起养家重担
家鸿的新生活
演戏的乐趣
化险为夷
决心学戏替娘养家
传说中的富连成科班

第二章 1932—1940
改姓更名投师学艺
签“关书”立字据
跟随王瑶卿深造
首次登台初露锋芒
勤学苦练的成果
挑起养家重担
干爹尚小云
“四小名旦”出炉
还有债务
置办行头
夯实基础成好角
阵容强大的荣春社
搭名角儿班社津门走红
名师出高徒
马老板做“星探” 张君秋入“扶风”
初临上海滩
震惊黄金戏院大舞台
拜师梅兰芳
张君秋病倒惊动梅兰芳
走红
置办第一份不动产
结识程砚秋
签约不断 何顺信加盟
王家大院京剧沙龙

第三章 1940—1951
张君秋成家
张君秋挑班
吴曾愈接触张君秋
应邀拜访吴宅
吴励箴恋上张君秋
滕联芳去世
吴励箴一往情深 张君秋感到困惑
真情流露 难以割舍
吴曾愈训女
顷刻间父女决裂
吴励箴毅然北上
添置兵马司后街房产
吴励箴奔后街 张秀琴不容留
吴励箴义无反顾 张君秋坚定不移
吴励箴的嫁妆
张君秋与吴励箴终成眷属
舆论关注
解散谦和社 成立秋社
在王宅回忆上海打擂台
戏剧界“地震”
吴励箴首秀英语解围
秋社1945—1948
上海演出的意外收获
赴香港拍电影
吴励箴解开税务误会
吴氏父女重逢
下山定居
欢庆新中国诞生

第四章 1951—1965
一定得回北京
北京来人了
踏上归途
终于回来了
联谊京剧团
张宅1948—1952
到北京啦
回归后的北京首演
周总理邀请参加座谈会
北京市京剧三团
回归后张宅的幸福生活
吴励箴带来新气象
紧跟时代步伐
张君秋和京剧三团在成长
戏改与创新
张君秋赴朝慰问志愿军
编演新戏
长安街旁置办新产业
《望江亭》张君秋立派
北京京剧团强强联合
张君秋成绩辉煌
时势变迁
夫唱妇随
张秀琴尽享天伦之乐
在国营剧团的待遇
张君秋进入演艺的黄金时期
《赤壁之战》《西厢记》献礼建国十周年
孙菊生聊叶盛兰
同行非冤家
骆玉笙来访 跨界交流
“经租房”政策出台
三年困难时期
学玲随李多奎爷爷学老旦
吴励箴患病
张君秋再临香江

第五章 1965—1997
那个年代不谈也罢
百日集训”“京剧音配像”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大师走了

后记
附录
附录一 张氏子女及后代
附录二 张君秋辞世后官方评论
附录三 三十余年师徒父子情
附录四 忆往事念亲人
附录五 张君秋主演剧目音配像索引


前  言



前言
张君秋是继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之后,在京剧旦角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以优异的天赋,刻苦学艺练就的扎实功底,博采众长和不断革新的精神,把京剧旦角艺术推上又一个高峰。他创立了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旦角流派艺术“张派”,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桃李满天下。
十年动乱期间,尽管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张君秋对党的信念始终不渝。粉碎“四人帮”后,他恢复了舞台生活。他在出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党组织郑重地
交上一份入党申请书。1981 年6 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剧协副主席,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等等。
1994 年至1997 年,他监制京剧音配像作品100 余部,其中张派剧目几十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经历了童年时期的艰辛,少年时期的磨砺,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中年、晚年时期的锐意革新,他的人生历程既体现了时代变迁,又彰显着鲜明的个性,其中的波澜壮阔之处,值得我们细
细品味。

张学玲
2020 年6 月



试读章节



京剧大师的诞生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时节,艳阳高照,不冷不热。1920 年农历九月初三这天,青年河北梆子艺人张秀琴为滕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滕家鸿,也就是未来的京剧大师张君秋。
伴着“啊……啊……”银铃般的声音,这个小生命好像在歌唱中呱呱落地,只见他一头浓浓的乌发,大大的眼睛,高鼻梁,小嘴儿,真是爱煞个人。
张秀琴和滕联芳夫妻二人乐得合不拢嘴,这是他们结婚以后的第二个宝贝儿子。哥俩相差三岁,弟弟比哥哥家鸣还要漂亮,一家四口沉浸在幸福之中。
家鸿他爹是江苏丹徒人氏,大学毕业后来北平(北京旧称),在铁路局任工程技术员,初出茅庐,意气风发。业余时间,年轻的滕先生常到附近的茶馆、戏园听说书、看京剧及河北梆子。在
看演出的过程中,他认识并迷恋上河北梆子青衣主演、十七八岁的张秀琴,二人终于发展到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北京铁路局位于前门大街,滕家住在不远的东珠市口鞭子巷头条,工作和生活在前门鲜鱼口、大栅栏方圆不到十公里的地方。这一带是老北京非常繁华的地区,是各具特色的商铺门面房、 大小剧场集中的地方。
张秀琴近一米七的个子,浓眉大眼,年轻漂亮,有一条好嗓子。在河北梆子著名鼓师、哥哥张云台的指引下,她拜师学艺。比她大十岁的姐夫何福泉( 张君秋琴师何顺信先生的父亲) 是响
当当的河北梆子弦师。有哥哥和姐夫的鼎力相助,张秀琴很快就唱红,在河北梆子界名列前茅。她当初在娘家唱戏,是养家糊口的主力,如今在滕家演出,也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个少妇不一般,不仅戏唱得好,针线活也特棒,一家人要穿戴的四季服装全由张秀琴一个人缝制,心灵手巧的她所做的服装合体美观又大方。
夫妇二人租住在鞭子巷头条小四合院内的三间大北房。房东刘先生五十岁出头,他住院内四间东西厢房,院内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刘先生没事时喜欢下几盘象棋。
家鸿四岁了,天真无邪招人疼爱。张秀琴给他打扮得漂漂亮亮,头上用红绳扎着抓鬏,在红扑扑小脸蛋儿额前点了个红点儿,一身花裤子花袄,街坊们看到这孩子都轮着抱抱。
房东刘先生单身住在北京,做点小生意。刘、滕 两家相处将近十年,非常和睦。刘先生衣服上掉下个扣子、剐开个口子,一般都是请秀琴帮忙给缝缝补补。
秀琴家中常传出唱盘的声音,滕联芳一有闲空就播放她的《六月雪》《大登殿》等唱段。他还买了不少梅兰芳、谭鑫培、余叔岩的唱盘。小家鸿喜欢听唱,全神贯注守在唱机旁,就好像能听出什么似的,妈妈叫他吃饭,他都要听完那段唱才去。秀琴对联芳说:“这孩子这么小就成戏迷啦!”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