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战国争鸣记 墨守之城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战国争鸣记 墨守之城
商品编号:Z29888000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1-05-09 10:28:40

内容简介



生而为人,最难的莫过于为信念而活。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一群人凭借各自的信念活出自由人生,史称“百家争鸣”。更有人自称墨者,决意拯救世上的每一条生命。

动荡的世道下,昏聩的韩王不顾秦国的虎视眈眈,忙着修建陵寝,要将百姓聚居的水丰城夷为平地。面对水丰城的求助,墨者姜明鬼受命远赴韩国。

然而,此时的韩国早已是一潭死水。众位能人异士学了一身本事,只为混口饭吃;大司徒位极人臣,只为用权势换取金钱。若想救下水丰城,定会搅动这潭死水,让秦军有机可乘;若想阻止战乱,水丰城百姓又将流离失所,饿死在严冬之中。

救一城,还是救一国?在秦国的铁蹄和受苦的百姓之间,立誓爱天下每一个人的墨者,还能否坚守信念,作出无愧于心的选择?



作者介绍



李亮,80后著名作家、编剧、紫焰品牌作家、夏衍杯潜力剧本奖获得者。

其笔下的每一段故事,都是一份岁月情绪的累积。二十五岁挥笔创作小说《反骨仔》,显露出一份赤诚,与命运抗争;三十五岁反复打磨《战国争鸣记》,构建百家世界,在命运中寻得共鸣。



目 录



第一章 大取桥

第二章 小取城

第三章 百家阵

第四章 不义地

第五章 辞过楼

第六章 青云路

第七章 摇钱树

第八章 韩王宫

第九章 伤心地

第十章 生死场

后 记 给痛苦者的赞歌



试读章节



桥。
    一座奇怪的桥。
    在一道狭长的山谷里,黄河水奔腾而过,涛声如雷。
    河上一桥飞架南北,桥身分成了四段:北岸、南岸各有一段坚实宽厚的石筑桥身,但在河心正中,却留下了九丈多宽的一个缺口。
    缺口里矗立着两座巨大的水车,垂直于石筑的桥身。
    木质的水车,“嘎吱嘎吱”地旋转着,又用机关连接,在顶部托起两片木板。
    每片木板都是四丈余长,两尺来宽,上面用漆料画满了花纹。
    河北边的那片,画的是白茫茫的雪山,连绵不 ;河南边的那片,画的是红彤彤的太阳,赤焰万里。
    画雪山的由左至右地旋转,好像雪山崩塌,碎玉飞琼,要把一切都吞没了;画太阳的则由右至左地旋转,好像天上同时升起了十个太阳,火红一片,只消看一眼,就让人浑身燥热,简直要燃烧起来。
    两片木板相对旋转,此起彼伏,只偶尔才在与石筑桥身平齐的 高处,有一瞬间交错而过。
    那一瞬间,艳阳高照,冰雪消融——那一瞬间,这座桥才作为完整的“一座桥”,而存在着!桥头一块石碑,刻着这座桥的名字:大取桥。
    在大取桥的北岸,半山腰的地方,有一座青色的城池,巍然坐落。
    那城池不算大,但城墙高耸,外郭浑圆,既雄浑万分,又精巧别致,如一枚古拙的青印,端端正正地盖在远山与碧空之间,气象万千。
    城门上悬挂匾额,上书三个大字:小取城。
    “小取”“大取”,都出自墨家《墨子》一书,而此地便是墨家根基。
    每三个月,墨家会开放一次小取城。
    传说中,只要你能在这 进城,受到墨家钜子的接见,那么你的任何一个愿望,报仇雪恨、一夜暴富、破军复国、起死回生……便都会由墨家弟子帮你一一实现。
    无论多么艰难、荒诞,只要不违背墨家兼爱、非攻的大义,都可以。
    而 的要求,就是求助之人必须由大取桥进城。
     ,来到大取桥上的,共有二十四人。
    此时,站在断桥 前面的,是一个肩荷长锄的少女。
    那少女穿一身粗布衣裳,丰胸细腰,身材挺拔,皮肤微黑,一双杏核眼目光坚定。又黑又长的头发,用一枚荆环束着,沉甸甸地垂在腰间。
    她手中拄着一柄长锄,锄柄粗如鸡卵,长足七尺,泛着紫红色的光泽。木质的锄头上, 包着一圈铁刃,雪亮、锋利,是农具,又像是奇门的兵*。
    这少女盯着不断旋转的大取桥,嘴唇不住翕动,似在计数。
    “姑娘是在数这桥的转速吗?”忽然有人问道。
    问话的,是一个少年书生。他站在那少女身后半步处,斜倚在桥栏上,十七八岁年纪,衣带当风,长眉俊目,一双眼望向别人时,清澈平和,直如一泓春泉,令人备感温柔。
    他的肩上斜背着一口扁平的黑色木箱,垂在腰侧。
    “它们转得我眼都花了,”那荷锄少女抱怨道,“我老是数了这边,忘了那边。”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元气十足,虽带着些乡下口音,却颇见娇憨。
    那少年书生哑然失笑,道:“你追着它们数是不行的,需得分开来看。先数红色木板,从两块木板平齐的一瞬间开始数,它转四圈之后,两块木板再一次平齐;随后数白色木板,平齐之后,转三圈,两块木板就会再一次平齐。”“真的啊?你可别骗我!”那荷锄少女惊喜道。
    按他的算法一数,居然顿时清楚了,那荷锄少女不由欢喜,叫道:“真的有用!你可真聪明!”“设计这桥的人,才是真聪明。”那少年书生摇了摇头,微笑道。
    时间紧迫,令人无暇思考;河水湍急,令人胆战心惊;板上花纹,令人眼花缭乱;木板交错,令人难以计数……这么一座水上怪桥,借助天时、地利、人心、物用,将他们困在这里,正是墨家名动天下的机关术!“唉,聪明可不用在正地方呢!”荷锄少女怒道,“就知道为难我们!”“话也不是这么说的。”那少年书生笑道,“我相信,墨家留下的怎么也不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那荷锄少女被困在此地,其实已有两个时辰。
    迟迟不能过桥,她的心中难免忐忑不安,眼见这少年书生如此自信,不由也踏实了。
    正想再和他商量过桥办法,身后忽然有人击掌叫道:“各位朋友,我乃‘均家’弟子郑为零,大家要是想过桥的话,请听我一言。”那叫郑为零的人,是个约莫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他身材胖大,穿一身绛色袍服,文饰精美,内衬罗绮。腰间悬着一柄长剑,头上横插一根长长的发簪,簪子的两头各垂下一枚猫眼大小的铜铃,一左一右,沉甸甸地在他耳边摇晃着。
    春秋以来,诸子论道,百家争鸣。百家之中,又有一支小小的流派,名为“均家”。均家的“均”,是均衡、均摊之意,“以大化小,将有化无”,乃是他们的八字大道。
    据说均家的创始人,出身卑贱,本是卫国一位公子豢养的伴读书童。这书童在为主人研磨的时候发现,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水中,便能染黑这杯水,但若滴到一缸水里,就只能把水变得稍微浑浊一点。而真要滴入湖泊江河,则墨汁之色,立时就化为无形。
    那一瞬间,他大彻大悟,感受到了“均”的力量。
    郑为零道:“大,即是空;多,即是无。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团结 多的人。只要解决困难的人足够多,困难均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就足够少。人数越多,均摊越少,均摊越少,难度越小,到 后,所谓的困难便不能称其为困难。”他摇头晃脑,侃侃而谈,头上的两枚铜铃,叮咚作响,宛如伴乐。
    他双目炯炯,容光焕发,隐隐然竟有君临天下之势。
    这正是百家弟子在谈及自己学派的学说时, 为常见的神情。
    ——那些他们研究而出,并坚信着的“道”,是关乎天地、生命、家国的秘密和准则。
    ——而经由他们之口说出的一瞬间,他们也已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道”在人间的具体化身。
    那荷锄少女看着他,已是满面仰慕之色。
    “如果我们所有人一起结盟,均摊这过桥之‘难’,则这座桥就一点都不难过了!”郑为零宣布道。
    他这么一说,桥上众人登时惊喜起来,纷纷问道:“怎么结盟?怎么均摊?如何过桥?”“我们所有人,只需提前将自己要向墨家求助的事说出来,”郑为零肯定地道,“再加以汇总——那么只要有一个人过了桥,我们就可以让墨家知道我们所有的请求!”“但据说小取城的规矩,一个人进城,只许求助一件事。”那少年书生皱眉道。
    “那么,就请墨家的人代为选择,”郑为零早有准备,道,“由他们选出我们之中 需要帮助、 令人同情的一件事来完成。那并不违背小取城的原则。”“可是这样一来,过桥的人岂不是有可能白忙了?”郑为零摇了摇头,头上铜铃作响,仿佛赌徒正摇着的骰盅。
    “但你反过来想想,加入我们的人,即使 后没能过桥,也仍然有二十四分之一的机会得到墨家的帮助,了却心愿。每个人都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二十四分之一的机会, 后加起来,岂非有了几乎十成十的把握?”这种算法,似乎哪里不对。但大家听说可以平白增加自己获利的可能,早都已经又惊又喜,顾不上细想了。
    不过又有人问道:“若是有人过了桥,却反悔不帮别人了呢?”“墨家使者在此,谁敢背信弃义?”郑为零大喝着,向北岸的凉亭一指。
    在对岸的石桥下,有一座孤零零的凉亭。
    凉亭小巧,只有一根立柱支撑,青檐翘起,如同飞鸟小憩。亭下设有一方石案,案上堆积着数卷竹简。石案旁又斜倚着一卷长长的、细细的席筒。
    那席筒漆黑,上部露出一截九寸长的竹节手柄,看那制式,应是长剑剑柄。
    剑柄修长笔直,以兽骨磨制而成,刚好合一握粗细;竹节浮凸,上面又箍了五枚闪闪发亮的铜环,精美好看之余, 有防滑助力的效果,显然不是寻常之物。
    木案后端坐一人,正自展阅竹简。
    远远望去,只见那人二十三四岁的年纪,窄窄的一张长脸上,额角开阔,鹰鼻高耸,深深的眼窝里,一双细长的眼睛,自带睥睨一切的傲气。但他在读着竹简时,冷酷的脸上,唇角不觉翘起,竟露出极其风雅的笑容。
    他正是墨家派来,在此迎接过桥之人的使者。
    “请墨家使者见证!”郑为零大叫道,“我们南岸众人自愿结盟。结盟之后,再有过桥者,即是为所有入盟之人请愿。请墨家钜子代为挑选其一,加以实现!”凉亭下那墨家使者听见郑为零的话,稍一抬头,那双细长的眼睛向南岸一瞥,眼中寒光一闪,道:“很公平,可以!”那声音尖锐刺耳,如同枭号。
    郑为零扯着脖子大喊,才将声音传过去,而他却只是这么随口一答,便已压过了黄河水声,如在众人耳边说话,令人起了一阵寒栗。
    桥上众人再无顾虑,已有几人大叫道:“那我加入了!”于是郑为零从自己的包袱中取出笔墨竹简,取水化墨,笔走龙蛇,将结盟之人的姓名、家乡、来此所求之事,一一记下。 开始时,有四五个人踊跃加入;后面的人见郑为零如此郑重,也不由多信了几分,一个带动一个, 后共有十六人加入;余下八人中,郑为零再去稍一游说,便又有四人加入。
    只剩四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入伙。
    四人中,除那荷锄少女和少年书生之外,还有一个黑甲武士,一个白发老翁。
    “墨家用这怪桥为难大家,单打独斗,根本毫无胜算。”郑为零苦口婆心地劝道,“你们固执己见,到时候见我们过了桥,可别后悔。”那少年书生斜倚在桥栏上,笑吟吟地摇了摇头。黑甲武士仰天发出一声冷笑,转身走开;白发老翁嗫嚅着,看看这边,看看那边,终于两手乱摆,逃也似的退开了。
    只有那荷锄少女皱眉,道:“先生心眼恁好,可我不能入伙!”“姑娘啊!”见总算有个人理他,郑为零连忙道,“什么时候啦,你还单打独斗?怪桥拦路,时间无多,你一个乡下女子,又没有父兄跟着,能干什么?快加入我们的结盟,你帮大家,大家帮你,所有人一起分担,一起实现愿望,这是多好的事!”“要不说先生心眼好呢!真是个大善人!”那荷锄少女只是摇头,道,“可是咱远道而来,要求的事实在太大!真不想千辛万苦地过了桥,却把机会给了别人。”“你要这样想才对:只要你的遭遇果真令人同情,你的苦难确实值得墨家相帮,那么你加入我们以后,你过去了,墨家也是选你;你没过去,墨家也会从别人那儿选你——除非,你对自己的苦难并无信心。”“信心咱倒是有。”那荷锄少女被他纠缠,吐了吐舌头,笑道,“只是我娘一直教我,做人得本分:不是咱的,咱不能要;是咱的,咱谁也不能给!”她说得如此直白,结盟的人不由发出一阵窃窃私语。
    这乡下姑娘模样虽然尚可,但算盘竟打得如此精明,不由令人不喜。郑为零屡劝无效,沉下脸来,道:“你这姑娘,原来是怕别人占了你的便宜,未免也太自私了。”他不再劝解,转身将晒干的竹简仔细包好,才对其他入伙的人道:“我们不必管他们。只要我们的结盟中,有一个人能够过桥,我们就可将竹简送到对岸。到时候墨家选择了哪些愿望去实现,大家各安天命,不必后悔。”入伙的人登时又欢欣鼓舞,仿佛已经看到实现己愿的情形。
    那不入伙的四个人,索性退到了一边。
    “你为什么不加入这位郑先生的结盟?”那少年书生似笑非笑地问道。
    退到一边,他自然而然地又与那荷锄少女站到了一起。那荷锄少女虽然拒 了郑为零的邀请,却也忍不住眼巴巴地望着那边,想看那结盟是否真能过桥。
    那少年书生看在眼中,故而有此一问。
    “我在老家种地,却也知道叔伯兄弟们农闲时尽可以互帮互助,相亲相爱;但真到麦子抢收的时候,家家户户玩了命干,亲爹都不认了,哪还会帮别人的忙?”那荷锄少女听他问话,连忙回过头来,皱眉道,“越是艰难的时候,人越是要靠自己。这位郑先生说得太好听了,白给人占便宜似的,我可信不过他——你咋也不入他的伙呢?”那少年书生懒洋洋地倚在桥栏上,压低声音道:“他的算法其实是错的。他的那个结盟……成不了。”“他咋算错了?”那荷锄少女大吃一惊。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那少年书生望着她的眼睛笑意盈盈地道,“你要向墨家求什么呢?”那荷锄少女犹豫一下,看看他,摇了摇头,道:“我不能说。”她原来并没有对这少年书生十分信任。
    在她的身上,乡下人的热情与谨慎、笨拙与精明,巧妙地并存着。
    那少年书生越看她越有趣,问道:“那姑娘怎么称呼呢?”他这样询问一个女子的名字已近失礼,但那荷锄少女对此倒毫不在意,咧开嘴来笑道:“我叫麦离。公子你叫啥呢?”“我叫姜明鬼。”那少年书生笑道。
    “接下来,便请各位奋勇过桥了!”另一边,均家的结盟既成,郑为零立刻安排起来。
    群情激昂,那二十个人个个期待地看着身旁的同伴,然而片刻之后,大家大眼瞪小眼,仍然没有一个人走上转桥。
    ——大家都想着别人过桥,帮自己传达愿望,去实现自己的“二十分之一”。
    ——可根本没有谁想着是由自己过桥,去帮别人实现“二十分之一”!


媒体评论



战国是个大平台,完全可以生出许多故事。小说《战国争鸣记》将现代人的人性思考与战国历史巧妙融合,为我们找到了讲述历史故事的另一个角度。

——《鬼谷子的局》作者寒川子

 

万家墨面没蒿莱,谁以歌吟动地哀?《战国争鸣记》内,是亮兄内心巨大的冲突,与这冲突也未曾磨折的少年意气。

——《洛阳女儿行》作者小椴

 

如热血漫一般青春洋溢,如纯文学一般戳入人的心底。《战国争鸣记》的故事背景离我们的生活极为遥远,但它所展现的故事却又如此切近。

——《三国谍影作者何慕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