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人特别重视命名,每个人的姓名背后都有故事——其实,每部小说的命名背后也有复杂的逻辑:古代小说命名多以“传”“记”结尾,与《史记》的纪传体有关系吗?《世说新语》这个名字是如何一步步叠床架屋生成的?《聊斋志异》中作者的议论为何不是“聊斋曰”而是“异史氏曰”?袁枚把自己的《子不语》改名为《新齐谐》,但后世为何仍以《子不语》为定名?是否与曹雪芹为自己的作品定名为《石头记》,但后世却以《红楼梦》定名一样呢?《西游记》的命名竟然是从《西厢记》来的吗?古代文言小说为什么喜欢用“奇”、“怪”为名?白话小说的书名为什么大多数是三个字?中西小说命名究竟有何不同……这一切疑问,在《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中都有丰富的探索。这种探索既有扎实的学术推进,也可以扩充普通读者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认识。
目 录
“必也正名乎”——《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序(郭英德)
导 论
第一节 文言小说正名
第二节 白话小说正名
第三节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概念之融通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渊源与分化
第一节 从《汉书·艺文志》看文言小说命名的子史渊源
第二节 《史记》诸体对文言小说命名的垂范
第三节 记传体与说话体:文言小说命名的两极分化
第四节 中国古代小说传、记二体的源流
第二章 文言小说集命名例考
第一节 《世说新语》命名的渊源、演变及定名困境
第二节 《聊斋志异》异名、异称的嬗递及其意义
第三节 《子不语》的作者命名与时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