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我心深处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我心深处
商品编号:Z29843823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1 16:28:02

编辑推荐



1. 伍迪·艾伦是公认的美国电影大师,他的艺术生涯横跨半世纪,其作品不仅在好莱坞,而且在欧洲和亚洲都受到广泛的欢迎。他在中国有着众多的影迷,受众群体数量众多,艺术成就极高。他的创作影响了众多后来的电影创作者,如杨德昌、贾樟柯等知名导演。
2. 本书另一作者是瑞典知名影评人史提格·比约克曼。他创作的多部电影书籍,如《伯格曼论伯格曼》《冯提尔论冯提尔》已经是公认的经典。
3. 这本持续了十年的访谈录是目前公认关于伍迪·艾伦全面的访谈录,涵盖了伍迪的所有早中期作品,一个章节一部电影,可谓自带导演本人评论的片单,抑或是一本风格指南。前一版《我心深处》便深受影迷喜爱,在豆瓣上有8.2分的评价、近七千人的“想读”标记。


内容简介



伍迪·艾伦是世界影坛中的知名导演之一,被誉为“继卓别林后*杰出的喜剧天才”。
他的电影以反讽的剧情和机智的台词著称,用充满智慧的幽默解析人生、讽刺人性,在知识分子与普通观众间都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本书中伍迪·艾伦回顾了自己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涵盖了《傻瓜入狱记》《安妮·霍尔》《曼哈顿》《开罗紫玫瑰》等*代表性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电影和人生的真知灼见。



作者介绍



伍迪·艾伦Woody Allen
美国著名导演、演员、作家。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5岁起为报纸、广播撰写专栏,后成为喜剧演员,1969年正式开启导演生涯,以惊人的拍摄速度和数量著称,至今拍摄50多部影片,风格独树一帜。
他被称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1977年凭借《安妮·霍尔》包揽四项奥斯卡金像奖,从此蜚声国际。此后《开罗紫玫瑰》《汉娜姐妹》等作品均获奖无数。

史提格·比约克曼Stig Bjorkman
瑞典作家、导演、影评人。著有《伯格曼论伯格曼》《冯提尔论冯提尔》等。其导演作品曾入围柏林电影节。2011年受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邀请,拍摄了《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



目 录



前 言 1
序 章 7
《傻瓜入狱记》 23
《香 蕉》 46
《呆头鹅》 56
《性爱宝典》 64
《傻瓜大闹科学城》 73
《爱与死》 76
《安妮·霍尔》 81
《我心深处》 102
《曼哈顿》 114
《星尘往事》 124
《仲夏夜性喜剧》/《西力传》 133
《丹尼玫瑰》 146
《开罗紫玫瑰》 150
《汉娜姐妹》 155
《无线电时代》 160
《情怀九月天》 171
《另一个女人》 189
《大都会传奇》 203
《罪与错》 210
《爱丽丝》 228
《影与雾》 234
《丈夫、太太与情人》 245
《曼哈顿谋杀疑案》 255
插 曲 269
《子弹横飞百老汇》 275
《非强力春药》 284
电视,戏剧以及其他活动 301
《人人都说我爱你》 307
《狂人蓝调》 317
《解构爱情狂》 326
《名人百态》 343
《甜蜜与卑微》 353
《业余小偷》 362
《玉蝎子的魔咒》 366
《好莱坞结局》 373


前  言



在应邀写本书以前,我只见过伍迪·艾伦一次。那是1986年的春天,《汉娜姐妹》受邀参加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片单元。对从来不愿离开纽约的伍迪·艾伦来说,和自己的电影一起在公共场合露面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他没有出席电影的放映式,但尽管如此,戛纳电影节还是找上了门。
电影节邀请让–吕克·戈达尔去纽约拍摄一个访谈,和伍迪·艾伦聊一聊他的电影。出于机缘巧合,我参与了那次访谈的拍摄,当时负责拍摄的制片人汤姆·拉蒂恰好是我的朋友,请我担任剧照摄影师。两位导演都接受了这一安排,但选用哪张照片作为剧照的最终决定权在伍迪。
拍摄是在伍迪·艾伦位于纽约曼哈顿电影中心工作室的私人影院里进行的,那儿设施简陋,只有一张沙发、几把扶手椅和一张矮桌。较宽的那一面墙边的架子上摆放着伍迪的部分电影收藏,边上挨着一架老钢琴。放映屏则在较窄的那一面墙上,被黑色的幕帘遮盖着。访谈持续了一个小时,非常顺利,两位名导几乎同样害羞。拍摄结束的时候,我为两人留了影,最后把胶卷给了伍迪。
那次拍摄结束之后我和伍迪鲜少联络,直到1991年夏天,我向伍迪提出做一本访谈录的想法,旨在探讨他的多重身份:作家、综艺名人、演员,以及最重要的——导演。不久之后我得到了一个婉转的答复:时机不对。当时伍迪一如往常地忙于筹备他的下一部电影,但他表示愿意以后再谈合作。
1992年1月,我受邀去纽约参加即将首映的《影与雾》的访谈拍摄,在哥伦比亚电影的放映室里观看了这部电影。第二天我作为欧洲影评人之一会见伍迪,一名女记者友好地、同时气喘吁吁地提醒我只有四十五分钟时间,因为“艾伦先生非常繁忙”。
我再一次踏进伍迪工作室的私人影院。还是那个宽敞的房间,还是那把柔软的宽扶手椅,除了架子上那摞伍迪从中获取灵感的收藏影碟的数量增加了不少以外,一切都不曾改变。架子下面是《丈夫、太太与情人》的录音磁带,伍迪正忙于进行这部影片的剪辑工作。
我到得很早,也可能是伍迪晚了,就在我准备录音笔的时候,突然听见几声咳嗽,紧接着是“对不起,我迟到了”。是伍迪,他的动静如此之小,就像《俄狄浦斯的烦恼》或《影与雾》中那种魔术师般的登场方式,从黑暗的角落突然出现,又像《开罗紫玫瑰》里那个从银幕上走下来的男演员。
我们的对谈开始了,主要围绕《影与雾》,也谈到伍迪最初与电影有关的经历和他早期的电影事业。时间过得飞快,伍迪的秘书进来提醒我们四十五分钟已经到了,但伍迪朝她摆了摆手,而后我们的谈话又持续了半个小时。
临别前我又向伍迪提起访谈录的计划,他暂时无法给出答复,说得等到春天再讨论这个项目。之后又经过几次沟通,我终于在6月初得到了确定的答复:7月至8月之间,趁着新片《曼哈顿谋杀疑案》的拍摄开始之前,伍迪可以抽出几周时间与我合作。我们的访谈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伍迪的职业生涯,有时也会跳开去聊些别的。其实在访谈开始之前,我就向伍迪保证,他可以限制谈论的话题,拒绝任何他不想回答的问题,但这从未发生过。伍迪唯一的要求是这本书要有一个好看的封面。
会面通常安排在上午,我和伍迪坐在曼哈顿电影中心的影院一角,录音笔记录着我们的谈话,每次大约两小时。伍迪同时还在筹备《曼哈顿谋杀疑案》。
8月13日,纽约报纸的头条爆出伍迪?艾伦已与米亚?法罗分居、双方就子女的抚养权提起诉讼的消息。两人原本从不抛头露面的私生活以一种冷酷至极的方式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这一事件对伍迪的私生活和职业生涯来说无疑意味着双重的负面影响,我担心我们的合作会因此推延,但这只是暂时的,两天后伍迪就恢复了我们的会面,不过这一次的会面地点改为伍迪位于中央公园附近的顶层公寓中。
颇为讽刺的是,当时我们的访谈恰好进行到伍迪于同一时期执导的两部电影——《仲夏夜性喜剧》和《西力传》。米亚·法罗正是从这两部影片开始与伍迪交往的。对于那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诸如两人是如何相遇并开始这段漫长的感情的,伍迪像面对其他问题一样给出了毫不避讳的回答。


试读章节



序 章

胖男人:“你在学校的时候研究过拍电影吗?”
桑迪:“没有,在学校我什么都没研究,是他们研究我。”

——《星尘往事》

史提格:既然我们将要谈到你的电影生涯,不如就按时间顺序来回顾吧,当然也可以意识流地跳跃着来谈,类似于某种“闪回”的方式。
离开瑞典前,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是重看《爱丽丝》的开头。我很爱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在我的印象中,影片的开场是一个早晨,爱丽丝和她的丈夫、孩子们在一起……但其实并不是那样,真正的开场是爱丽丝和她未来的情人在水族馆的一场戏,这件事让我知道记忆并不总是可靠的,对细节应该永远保持小心。
伍迪:的确是这样,人在回忆看过的电影时往往会有偏差。

史提格:但这恰好符合你的电影所传达的意识流风格,那种建构的自由。我想知道对此你怎么看。
伍迪:电影的美妙就在于此。有点像写散文,没有限制,你可以随意地处理时间,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有些人按照严格的线性叙事拍出了好电影,也有人喜欢不那么线性的、不紧扣主题的思维方式,我比较倾向于后者。我喜欢自由穿梭于时间之中,这是很自发的行为,并非下意识的。

史提格:那些看似无关的情节也是在剧本中就已构思好的内容吗?
伍迪:大部分是的,还包括我在剪辑室里或拍摄时的种种想法,但总的来说都是早已内在于电影结构中的东西。

史提格:现在要开启“闪回”模式了。你最初关于电影的记忆是怎样的?还记得你看的第一部电影吗?
伍迪:很难说,我想可能是《白雪公主》或类似的迪士尼电影。我记得那是1940年、1941年或1942年,从那之后我就成了经常光顾电影院的影迷。

史提格:那时你才五六岁或六七岁吧……
伍迪:是啊,我是1935年12月1日出生的,差不多五岁的时候就被带去看电影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电影。我小时候住在布鲁克林的中下阶层居住的地方,周围步行就能到的电影院有二十五家,所以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看电影。那时候每年都有大量新片上映,你可以在同一个月里看詹姆斯·卡格尼、亨弗莱·鲍嘉、加里·库珀、弗雷德·阿斯泰尔的电影和迪士尼电影等等,实在是惊人地丰富。

史提格:我也很早就成为影迷了,但是比你晚些。我第一次看电影是在十一岁的时候,对我来说第一次进电影院更像是一种启示,一次近乎宗教性的体验。那是米高梅的一部音乐剧,我瞬间就迷上了女主角简·鲍威尔,此后我几乎每天都看电影。
伍迪:你看的是《玉女嬉春》吗?
史提格:不,是《海上璇宫》。你父母不反对你喜欢电影吗?有没有阻止过你看电影?
伍迪:从来没有。小时候有个比我大一点的表姐每周带我去一次电影院。后来等我大一些的时候,有些邻居小孩的家长的确反对他们去电影院,大人们总是说“夏天到了,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阳光下玩耍,做些体育运动,去游泳”。那时有传言说看电影对眼睛不好什么的。我讨厌夏天,讨厌燥热的天气,讨厌阳光,所以经常到电影院去吹空调。我每周去四至六天,有时甚至每天都去,只要我能凑到足够的钱。那时总有双片连映,我很喜欢!但冬天的时候要上学,就只能周末去,我通常周六和周日去,有时周五下午一放学就去。

史提格:只要是上映的电影你都会看吗?还是选择性地看?有没有偏爱的电影类型?
伍迪:刚开始不管什么电影,只要电影院放我就看,后来长大一些开始迷爱情喜剧,那种高雅喜剧。我喜欢马克斯兄弟和悬疑谋杀类电影。


媒体评论



伍迪·艾伦的自嘲性刻画让我同情乃至欣赏他。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马丁·斯科塞斯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