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罗特小说集》的第七卷,收入约瑟夫·罗特早期的长篇小说《蛛网》《萨沃伊饭店》与短篇小说《优等生》《四月》。 《蛛网》讲述了一战后一名退伍军官的“奋斗”史,展现出了那个纳粹兴起的时代的波谲云诡,也让读者得以从中管窥当时德国社会的历史面貌。 《萨沃伊饭店》以一位居住在萨沃伊饭店中的退伍士兵的视角,描绘了一战后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众生相,展示了当时社会蕴藏着的巨大危机和革命性力量。 《优等生》通过讲述一位表面正派,实则内心奸诈的“优等生”的成功人生,揭示了帝国后期时代,乃至一种普遍性的道德危机。 《四月》通过一位青年在死气沉沉小城里的经历与感受,表现了当时知识青年对生活环境的厌恶和苦闷。
作者介绍
约瑟夫·罗特(Joseph Roth,1894—1939)是与卡夫卡、穆齐尔齐名的著名德语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作家,深受多位文学名家推崇。罗特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犹太家庭,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记者为维也纳不同报社写稿,成为二三十年代德语世界的明星记者,曾就职于《法兰克福报》。罗特不到三十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四十五岁英年早逝时已出版小说数十部,其中篇、长篇和短篇小说均出手不凡,成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最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罗特较为人所知的小说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先王冢》《皇帝的胸像》《百日》《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沉默的先知》等,均以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广阔的人文思想受到广泛关注。其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更是现代德语文学中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标志性作品,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收入《理想藏书》,位列德语文学作品前十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认为罗特的文学造诣已达顶峰。 刘炜,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语系副系主任。从事奥地利德语文学中的“哈布斯堡神话”及德语流亡文学研究多年。 徐庆,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电机学院德语系教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德语系,曾赴德国科隆大学交流进修。译有《耳证人》《资本主义简史》等书。 刘美珅,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专业方向德语语言文学。硕士毕业后曾在国内某高校担任德语教师。2017年起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 吴麟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1968年分配至1975年至2003年任教于西安外语学院,曾参与《恩格斯与伯恩施坦通信集》(伯恩施坦部分)《德意志百年文化史》《摹仿论》的翻译工作。 孙爱群,北外德语本科毕业,南京大学语言文学硕士毕业。现为旅游管理人员,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目 录
蛛网 萨沃伊饭店 优等生 四月——一个爱情故事 约瑟夫·罗特生平简表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