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陈旧人物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陈旧人物
商品编号:Z29847253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0 10:46:24

编辑推荐



民间视角、文史笔法,形塑文化界知识分子群像
本书写有近现代文人学者共三十八人,基本囊括近现代文化界的各类名家代表。有近代老派文人或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林琴南、严复、吴宓、陈寅恪、章太炎等;有祖父叶圣陶相知相惜的故交挚友,如王伯祥、顾颉刚、俞平伯、吕叔湘等;有新文化运动主将及新文学代表作家,如刘半农、钱玄同、朱自清、闻一多等;另有成名于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小说家,如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苏青、张爱玲;还有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等。
这些“陈旧人物”,在叶兆言笔下既代表人的陈旧,也表明他试图把“陈”当作动词,展览一下几个“老掉牙”的前辈。他们从刻板幽渺的史书中跳脱,借由叶兆言的民间视角、文史笔法,重新立体传神起来:有纵酒骂袁以致误车的章太炎,有吃着饭突然红光满面吟咏古诗的俞平伯,还有课堂上只有三人还要点名、认真得近乎迂阔的朱自清……叶兆言举重若轻,打捞历史细节,还原昔时现场,将岁月深处的陈旧人物勾勒成一幅生动丰满的近现代知识分子群像。
文化世家、学风谨严,文人剪影画骨描神
言说近现代文人,叶兆言具有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他出身文化世家,家学深厚,祖父叶圣陶是五四以后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与社会活动家,伯父叶至善为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编辑,父亲叶至诚是知名作家和编辑。受家学渊源泽被,他交游广泛,文学史上的文人逸趣、学者方家于他而言,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不是神秘莫测的人物。他们活跃在作者的生活圈子中,是祖父辈的知己故交,是鲜活可亲、触手可感的人物形象。
叶兆言从身边人事出发,从才情劲笔入手,相对于故纸堆里找材料的隔靴搔痒,他从耳闻目睹的掌故中画骨描神,解析少为人知的历史背面,揭开易于忽略的历史常识。特殊家世中成长起来的叶兆言,写出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文人剪影的高度。阅读作积淀,趣味为根底,书写一个人的近现代文人史.
叶兆言好历史,尤其喜欢关注历史长河中命运浮沉的文化人物。他以广博的阅读作积淀,以博杂史料的趣味为根底,简笔勾勒近现代文人,逸闻掌故,由浅而深,由表及里,寥寥数千字,似行云流水般自然,如凌波微步般轻盈,书写一部带有浓郁个人兴趣的近现代文人史。
以虚君共和诳骗光绪帝的康有为,藏书十万卷信仰趣味主义的梁启超,耻谈因翻译获巨额稿酬的林琴南,……他们是国学大师,是革命志士,是文学大家,他们早已成为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叶兆言笔下,近现代史不是教科书中的一板一眼,不是怒目圆睁、不近人情,而是真实可触、细腻可感。他举重若轻,小心撕开历史的一角,打捞历史细节,还原昔时现场,用话家常的方式拆解史料,将厚重刻板的历史解码重组,从个人言史的角度,重新书写那一段曾大放异彩的时代与人物。


内容简介



从国学大师梁启超陈寅恪,到新文化运动旗手刘半农钱玄同,从刘呐鸥、穆时英,再到朱自清、闻一多、李叔同、苏青、张爱玲……他们早已成为现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叶兆言举重若轻,打捞历史细节,还原昔时现场,用话家常的方式拆解史料,将厚重刻板的历史解码重组,将岁月深处的陈旧人物勾勒成一幅生动丰满的近现代知识分子群像。


作者介绍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最新代表作为长篇历史散文《南京传》。



目 录



001 康有为
008 梁启超
015 林琴南
022 严 复
030 刘半农
037 钱玄同
044 朱自清
051 闻一多
058 张闻天
063 潘汉年
070 刘呐鸥
077 穆时英
084 王伯祥
090 顾颉刚
095 周瘦鹃
101 范烟桥
107 俞平伯
113 吕叔湘
119 吴 宓
126 陈寅恪
132 蒋百里
138 李叔同
145 章太炎
152 齐白石
158 张大千
164 傅抱石
170 苏 青
174 张爱玲
183 朱希祖
193 朱 偰
205 傅 雷
214 沈从文
222 钱钟书
229 王泗原
236 张中行
243 师 陀
250 柯 灵
257 施蛰存


前  言



前言
这本书内容看似整齐,长短差不多,却陆续写了十年。其中有两年的专栏,为此,要隆重感谢约稿编辑,没有他们坚决督促,就不会有这本小书。熟悉一点掌故的都知道,鲁迅先生成为小说大家,与钱玄同的引诱和教唆不无关系。文章往往是逼出来,历史证明大作家得逼,各式各样小作家,同样可以逼上梁山。
“陈旧人物”既代表人的陈旧,也试图把“陈”当作动词,展览一下几个老掉牙的前辈。文章写出来,照例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劝不要写这类文字,他的意思是说,等你老了,不能写小说了,再写也还来得及。有人鼓励多写,觉得这些文章比我的小说更精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从来不是个有主见的人,耳朵根也软,常常身不由己,一直处在写与不写之间。
本书最早结集,是二〇〇七年,感谢陆灏兄提供出版机会,感谢上海书店出版社。初版删《张闻天》和《潘汉年》,三年后出版增订本,重新补上,同时编入新写的文字,增加了五分之二内容。同一个书名,出现两个不同版本,给读者造成困惑和不方便,为此深表歉意。
再版后记中,已做过声明,目前的这个版本为最后定稿,以后再写同类文章,将另编成书。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下关三汊河


媒体评论



“陈旧人物”既代表人的陈旧,也试图把“陈”当作动词,展览一下几个老掉牙的前辈。
——叶兆言
叶兆言的性格为人*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
——苏童
由于叶兆言的家学渊源,他写到了祖父和父亲与那些名家中一些人的交往,也写到了他自己的有趣经历,都是难得的史料。尽管此书是随感札记的形式,却比学院派的那些高头讲章更能引领读者走近那些“陈旧人物”,理解那些“陈旧人物”。
——陈子善
叶兆言无疑是当今作家中*适合写这些文字,既有家学渊源知道很多掌故,又有小说家的细腻文笔——往往几笔就把一个老派人物勾勒的活灵活现。
——豆瓣读者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