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中国的知识重建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天添网自营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中国的知识重建
商品编号:752070020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0 18:36:44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郑永年著的《中国的知识重建(郑永年论中国)》收录了作者过去数年对中国知识重建研究的论文和演讲稿。其中有部分内容曾在作者专栏中出现,这次是全文发表,同时也收录了针对这个主题的访谈录。现实地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国门大开,中外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交往,但是中国和世界之间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的分歧则越来越大。很多人在谴责西方世界的偏见。但向世界说明中国当是中国人自己的任务。中国缺少一个能够向外在世界解释自己的知识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各个阶层和群体,一直在借用他人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自己,结果不仅不能解释自己,反而曲解了自己。这需要知识分子也即知识的生产者思考西方的知识体系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自己如何能够生产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更高层次来说,任何一个文明的核心就是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复兴的关键就是中国知识体系的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集子关切的是中国的文化软力量问题。


作者介绍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其主要兴趣和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国际和东亚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知识的悲歌时代 一、中国向世界解释自己,为什么都是错的 中国还不能回答“中国是谁” 西方“看着苹果(西方)来论述橘子(中国)” 中国“依葫芦画瓢”,是中西方相互“误解”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国际知识链上的低附加值问题 研究体制和政策上的阻碍因素 学术组织的泛行政化 院士制度也在“寻租” 三、思想贫困及其方法论根源 道德拜物教 权力和知识的心理边界 画地为牢自我禁锢 事物的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 知识的娱乐化和虚假化 第二章 知识就是权力 一、知识分子与权力 知识就是权力:知识分子可通过创造知识获得权力 西方知识分子的权力来自解释现实的能力 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知识分子与权力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 简单的结论 二、知识体系是最强软实力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还没有话语权 没有知识体系,就没有国际话语权 思想和思维被殖民:中国为何还没有自己知识体系 第三章 除了专业主义,什么都不缺 一、知识体系与教育哲学 为什么要谈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界和知识界缺什么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及其弊端 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 二、知识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高等教育知识创新问题 中国高教改革与“文凭病” 第四章 中国知识体系的未来:解释比改造更重要 一、建设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要任务是中国人要了解自己 如何建设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 中国“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中国话语权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教育哲学的未来—专业主义 二、知识、力量与责任:中国知识群体向何处去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已经进入危机的“百花齐放”时代? 中国社会阶层及其思想状况 知识、权力和责任:经验和教训 如何建立一个负责任的知识体系 三、在“知”和“行”之间:智库的角色 政策研究者的“知”与“行” 政策研究者的职责


媒体评论



null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