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老板同员工之间,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之间,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体。老板抱怨称心如意的员工难找,抱怨员工工作不用心、不敬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员工抱怨工作难找,抱怨老板抠门小气,不会慧眼识人,迟迟不给自己升职加薪,只知道盘剥和压榨自己的剩余价值。在老板和员工这对关系人中,老板无疑是强势的,是有决定权的。员工妄图让老板改变他们的看法,似乎不太现实。倒不如退一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去反问自己“假如你是老板,你愿意雇佣现在的自己吗”?这样,站在老板的角度,用老板的思维来审视自己,或许才能“一问惊醒梦中人”,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思维误区之所在,从而豁然开朗,让自己的前程“柳暗花明又一村”。事实上,那些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备受信赖器重的精英阶层,恰恰是具备同理心的一个群体,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具备老板的思维,并懂得以此来要求自己,来倒逼自己进步,变得更优秀,在从优秀到卓越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作者介绍
戴剑浉,实战派讲师,员工心态管理顾问, 打造金牌销售团队的教练,具备10年职业讲师经验,涉及企业内训、培训体系建设等,授课风格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案例丰富,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不仅为学员调整心态,也为学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近年来累计授课千场以上。 主讲领域:团队激励、销售系统、企业管理、演讲口才等。
目 录
目录 上篇老板的逻辑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雇用现在的自己吗 PART 1老板的逻辑 / 003 一、雇用与被雇用,其实就是买和卖 / 003 二、我凭什么给你高薪? / 007 三、我凭什么提拔你? / 011 四、别急!让我算算投入产出比 / 015 PART 2老板请你来干什么? / 020 一、我凭什么雇你? / 020 二、给我分担子,但不要对我反授权 / 023 三、 解决问题的人高升,制造问题的人让位,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 026 PART 3老板的最爱与最恨 / 032 一、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工作到位的人 / 032 二、老板最不喜欢的员工:缺乏契约精神的人 / 036 三、老板眼中只有三类员工:胜任者、储备干部、合伙人 / 039 PART 4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雇用现在的自己吗? / 043 一、你真的配得上现在的一切吗? / 043 二、你值得拥有比现在更好的待遇吗? / 047 三、你的价值和价格是否相符? / 051 四、假如你是老板,你会聘用自己吗? / 055 中篇庸才的悖论 ——你给我多少薪水,我就干多少活 PART 5付出的闭环 / 061 一、为工资而工作: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 / 061 二、一开口就在讲困难,成长已经远离你 / 065 三、一付出就在想回报,机会已经远离你 / 068 四、一做事就在想个人利益,收获已经远离你 / 072 五、一有起色就想谈条件,未来已经远离你 / 076 六、一合作就在想自己如何不吃亏,事业已经远离你 / 079 七、羡慕别人加薪升职,抱怨自己不受重用 / 082 PART 6现在的放纵,换来的将是一生卑微 / 088 一、你糊弄过去的,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 / 088 二、 5年后你能容忍自己还是这个样子吗? / 091 三、你怀才不遇?别再欺骗自己了 / 095 四、别让“混日子”蚕食了你的前程 / 099 PART 7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你本可以,但却没有! / 104 一、你有“才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 104 二、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 108 三、为什么是你守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岗位? / 112 四、为什么是你拿着“撑不死饿不坏”的薪水? / 116 五、你似乎永远也没有准备好 / 120 六、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 124 PART 8本分和自我:你能否跟上自己的脚步 / 128 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 128 二、面对问题和瓶颈,逃避被证明是最糟糕的策略 / 132 三、被撕扯的人生,自己跟不上自己的脚步 / 136 下篇精英的格局 ——把所有的工作都当成提拔的机会 PART 9自己的老板其实就是自己 / 143 一、在每一个看不到进步的瞬间战胜自我怀疑 / 143 二、贴上什么标签,就将成为什么 / 147 三、做自己的老板 / 151 PART 10产品化生存,把自己当作公司来经营 / 155 一、打造个人品牌 / 155 二、产品化生存,善于包装自己 / 160 三、谁是你的客户? / 164 PART 11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 / 170 一、好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找出来的 / 170 二、把握每一次机会,积极表现 / 173 三、高度自律:带你进入充满惊喜的世界 / 177 四、 下笨功夫:“笨”到*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 180 PART 12同自己的工作坠入爱河 / 185 一、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 / 185 二、“一生悬命”式的全身心投入 / 188 三、用工匠精神来对待工作 / 191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