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二战”后,现代社会的全球经济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正处于改革和尝试期。作为战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策制定和国际谈判的核心参与者,两位作者回顾了诸多世界经济事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到崩溃,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再到几次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除此之外,再版新书也增加了对当前世界经济趋势的解读。深入了解战后世界经济的历史,对思考目前全球化面临的问题、世界货币动荡、人民币的地位和未来、以及居民个人的资产配置选择都有启示性意义。
作者介绍
保罗·沃尔克,美联储前主席,经济学家,1969-1974年担任尼克松政府中负责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他是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和实行1971年和1973年美元贬值的主要设计师。1979年至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他的领导下,联邦储备系统放慢货币供应的迅速增长,允许利率提高。这些政策导致自大萧条以后美国1982-1983年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通货膨胀却得到牢固的控制,从此保持低速,对稳定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起过关键性作用。 行天丰雄,日本大藏省前副相“广场协议”时日方官员。日本东京银行(现东京三菱银行)前主席。
目 录
修订版推荐序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推荐序 英文版编者序 英文版作者序 导 言 第一章 新的世界秩序,“二战”后的格局 第二章 20 世纪 6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丛林时期 第三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四章 浮动和放任自流 第五章 协调行动的尝试 第六章 控制通货膨胀 第七章 应付拉美债务危机 第八章 制服超级美元:广场协议 第九章 经济管理的更多探索:卢浮宫协议 第十章 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还是一个新的民族主义 第十一章 走进不确定的时代 附录一 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附录二 债务危机评述 词汇表 1944—1989 年国际货币关系年表 附 表 书目提要 主要人名中英文对照 译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