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我们的金融时代》是一本介绍中国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20年变迁与未来投资趋势的经济读物。 《我们的金融时代》通过解读两地资本市场过去20年的差异,以及未来在A/H市场融合趋势下,两地投资理念的互相影响,演变趋同,为机构投资者、金融从业者及企业指出香港资本市场未来投资机会。 2018年,香港回归后20余载,改革开放的40周年,我们身处的时代背景在改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居民正不断创造和积累大量财富,使中国从 “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而资本“走出去”成为更重要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化一直在推进,中国的两个资本市场:“在岸”的A股市场,和“离岸”港股市场在2014年沪港通后开始互联互通。2016年,随着交易层面额度限制的放开, A/H两地在二级市场层面接近于完全融合。2017年也成为内地机构系统性配置香港市场的元年,内地资金在香港产生更大影响力。 2018年4月24日,香港市场也迎来了20年以来最大的改革——香港创新版,中国内地最近推出CDR(中国存托凭证)吸引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回归A股,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联系也将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在岸”和“离岸”两个资本市场的关联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 两地资本市场的边界正在消失,如何紧跟未来投资趋势,抓住投资机遇?在《我们的金融时代》一书中会找到答案。
作者介绍
杨灵修,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金融理学硕士,在中美核心刊物如《国际经济期刊》、《MIT亚洲经济期刊》(MIT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等发表多篇论文。 现任中信证券首席海外策略师,兼中信里昂(CLSA)首席中国策略师及中国产品主管。加入中信证券前,曾担任瑞银(UBS)中国策略分析师,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香港经济学家等。杨灵修及其所在团队在2011—2017年多次被国内外权威机构如《亚洲金融》(FINANCEASIA)、《亚洲货币》(ASIAMONEY)及《新财富》评选为“最佳经济学家”及“最佳策略师”第一至三名。
目 录
上篇 一个国家, 两个资本市场 第一章 中国香港———中国的 “离岸” 资本市场 香港市场 20 载: 从红筹股、 H 股到沪深港通 H 股 “全流通”, 又一场股权分置改革的盛宴 第二章 从 A / H 价差看两地资本市场的异同 过去 20 年, 什么在驱动 A/ H 折溢价 港股 “A 股化”: 一个 “离岸” 市场的 “在岸化” 进程 第三章 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小米上市与香港创新板 25 年以来最大的改革: 迎接 “新经济” 港股与 A 股上市: 差异在哪儿 赴香港上市, 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第四章 真正立体化的二级交易市场 融券做空: 一个成熟市场的 “双向机制” 再融资制度: 以注册制为基础的香港市场 第五章 产品多元化: 多空兼备的香港证券市场 港交所产品 股票期货与期权 美元兑人民币 (香港) 期货和期权 下篇 港股 “A 股化”, 从细分行业看两地投资趋势 第六章 大周期板块 石油石化行业: 更具上游属性的港股 有色金属行业: “龙头” 之别, 估值之辩 煤炭、 钢铁行业: 港股, A 股的一个缩影 第七章 大消费板块 汽车行业: 一个被南下资金深刻改变的行业 食品饮料行业: 不同的市场, 相同的故事 餐饮旅游和商贸零售行业: A/ H 市场, 巨大的结构化差异 医药行业: 因不确定性而被低估的优质行业 纺织服装和轻工行业: 龙头的时代 家电和教育行业: 两个 “小而美” 的行业 第八章 大金融板块 银行业: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 非银行金融行业: 龙头公司的 “美”, 港交所的独特 房地产行业: 海外与国内, 分歧在哪儿 第九章 大工业板块及其他 机械 (含军工) 行业: 重龙头、 现金流 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 火电的周期和环保的弹性 交通运输行业: 横看成岭侧成峰, A/ H 市场细分多样 建筑行业: 央企乘上 “一带一路” 和 PPP 的春风 结语 不是后记的 “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