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硅谷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催生了硅谷的繁荣?创新型企业如何在科技变革中保持创新的活力与对未来的洞察?硅谷里的企业和精英对未来有什么脑洞大开的构想?硅谷大佬们如何看待硅谷的发展模式?本书为你一一解答。 《硅谷模式》由国际知名科技图书出版集团执行副总裁克里斯托弗·克斯倾情打造。详细介绍了硅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独特的工作和交流方式,集教学科研与企业孵化器为一身的大学体制,以技术为主导的社会文化,以颠覆性创新为基础的商业模式,以及硅谷模式对速度的追求、对失败的包容,硅谷投资者的冒险精神等。 《硅谷模式:来自世界互联网中心的启示》适合投资者、企业管理者、科技创新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从业者深入研究和学习,也非常适合对硅谷现象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目 录
第一部分 走近硅谷 有创意的人聚集的地方,智慧和金钱总是能碰撞出火花。在硅谷,这样的火花四处闪烁,因为它是一个IT 精英聚集的山谷。 第一章 一个不想成为首都的首都 \003 硅谷聚集了世界上的精尖科技。但在这个互联网中心,大家却喜欢对自己的重要性避而不谈。让我们走近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山谷。 第二章 帕罗阿图:智慧与金钱的爆炸性组合 \009 空气中散发着变革的气息:一个位置偏僻的小型大学城是如何成为21 世纪的时代中心的?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质疑一切一直以来被公认的东西呢? 计算机行业使帕罗阿图释放出巨大的魔力 \013 在这里,程序员用知识推动社会变革 \015 城市居民注重生活质量,公民素质很高 \017 虽说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变革,但很少吹嘘自己 \019 这里的交通差强人意 \020 这里是一个安静而充满魔力的地方 \022 第三章 见者才有份的职场文化 \025 个人参与是一种义务,虚拟交流是不受欢迎的。在硅谷,人们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工作很重视亲密交流 \028 工作氛围宽松自由 \030 硅谷的熟人圈子发展模式 \032 来自德国的天才小子卡塔林· 沃斯 \037 在谈话之初就坦诚地交流商业秘密 \040 第四章 斯坦福大学的贡献与争议 \043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雏形和孵化器。那些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有时候这也会引发猜疑:斯坦福到底还是不是一所大学? 斯坦福大学创造的成就 \044 斯坦福大学的由来 \048 来自外界的质疑 \050 学生对创业与学业的权衡 \052 创业训练列入该大学的教学计划,鼓励创业 \054 从专业选择到社团活动都为创业提供支持 \059 沙丘路上的风险投资 \061 建在学校内的创业中心 \063 第五章 硅谷的两极分化 \065 在这个狭小的地方,亿万富翁和升斗小民一起工作,硅谷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明显的一个地区。 旧金山的两极分化 \066 硅谷的高物价和高房价 \070 网络科技对其他人的影响 \074 第二部分 硅谷文化 崇尚技术,推行颠覆性创新,发展高速经济,推崇冒险文化,这就是硅谷。敢于突破极限,敢于迎接挑战,你才能在硅谷生存。 第六章 技术崇拜 \079 在硅谷,大权在握的是工程师而不是商人。人们只接受艰巨的任务,并且挑战越艰巨越好。往往是前景黯淡的项目最终创造了最为丰厚的利润。在这里,财富的产生是具有偶然性的。 创造精神引发产品需求 \080 创业者成功的三个关键特质 \083 硅谷倡导的“转向”精神 \086 初创企业在创新领域优于知名大企业 \087 创业的本质是解决现实问题 \090 评价创意的标准是创意自身的价值 \092 为什么只有硅谷能赋予创业者发明家的激情 \095 第七章 创新无边界 \097 硅谷成功的秘诀叫作“颠覆性创新”。在发现老牌公司商业模式的缺陷这一点上,无人可与硅谷比肩。硅谷人一旦发现其弱点,便似猛虎扑食一般对其发起攻势,并往往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颠覆性创新与创新者的窘境 \098 为什么行业内的公司无法产生颠覆性创新 \101 颠覆性创新从市场的低端开始向高端进攻 \103 汽车行业的颠覆者:谷歌自动驾驶汽车 \109 第八章 解密“硅谷速度” \111 德国人做事总是力求完美,即便达到完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在加利福尼亚人们遵循的却是另一种模式,硅谷的公司甚至会直接将试制品推向市场。客户成为伙伴,帮助厂商进一步改善产品。这种模式使硅谷“奔跑”起来,并将其他对手甩在身后。 是什么成就了硅谷速度 \112 莱斯“最简可行产品”模式 \116 硅谷的专业创业环境 \124 第九章 冒险文化 \127 十家初创企业中,九家都会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阻止投资人的热情。他们的目标是彻底颠覆这个世界,即便这个目标只在少数情况下能够实现,他们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这些投资人精心策划的冒险行为将给世界带来一场又一场革命。 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倾其所有去创业 \128 风险投资者赋予初创公司非常高的估值 \132 风投对初创公司的估值方法 \134 沙丘路上的风投基金企业 \138 创业者如何防止投资者稀释股权 \140 以创业公司股份为担保的信贷行业 \145 德国风险投资业的落后制约着初创企业的发展 \147 德国风投行业的滞后 \150 第三部分 硅谷的辉煌 将一切数字化,互联网垄断企业形成权力中心,工作成为随时随处可取用的产品,人类被上传到云端并成为不死的数据,硅谷正在规划一幅我们不敢想象的蓝图。 第十章 不改变即失败 \157 能数字化的都数字化了。在未来,汽车、飞机和冰箱都不过是些没有盈利空间的铁皮壳子而已。借网络效应之力,中介者成为真正的赢家。 主动寻求变革的钢铁巨头 \158 硅谷对德国钢铁贸易平台的启示 \160 未来交易环节中最挣钱的将是平台 \163 网络平台对原创者的利益损害 \168 出版业数字化的创新模式 \170 数字化的后果 \171 互联网企业将导致大批传统行业员工失业 \177 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颠覆 \178 数据是现代经济中最强大的资源 \181 第十一章 网络时代下的垄断与自由 \185 网络有一个危险的副作用:形成垄断,形成控制全世界市场的公司。虽然这些公司并不会永远存在,但是总会有新的垄断中心取代它们。这个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难以估量。 谷歌与德国的交恶 \186 硅谷的互联网垄断企业正在形成权力中心 \187 网络效应造就了互联网企业的势力 \190 有网络效应的地方竞争迟早会消亡 \195 谷歌是如何捍卫其垄断地位的 \197 如何在垄断中进行搜索 \203 谷歌用户个人隐私的渗透 \209 互联网的自由将窒息而死 \216 第十二章 数字化劳务平台的崛起 \219 硅谷无意间也引起了劳动力市场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工作成为随时随处可取用的产品。在未来,平台将决定我们什么时候为谁做什么事情。机遇?是的。我们会变得更自由。但是却要付出失去安全感的代价。 劳动力市场的数字化革命 \220 数字化的劳务市场 \222 劳务平台的优劣势分析 \224 劳务平台发展的理论依据—控制论 \226 数字化劳务平台的运行模式 \229 数字化劳务平台的结果是损害所有人的收入 \230 机器将战胜人类吗 \232 对数字化劳务平台的管控 \234 第十三章 秘密无处遁形的时代 \237 用不了多久,我们所做所想的一切都会进入云端,文化交流实时性就此开始。硅谷构思的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精神,而我们都很难从中逃脱。 互联网可以提供信息,却提供不了智慧 \240 科技使交流变得非常便利 \241 万物相联的互联网未来世界 \243 我们真的想要一个没有秘密的世界吗 \246 控制论与浪漫主义之争 \247 第十四章 奇点:将人上传到云端 \251 硅谷野心勃勃的计划名字叫“奇点”。有预言家认为,人类被上传到云端并成为不死的数据,这只是时间问题。万事皆有可能的狂妄碰上了集权社会。 奇点大学的神秘之处 \253 将人类思想重新进行编程 \255 GNR 革命 \258 网络集权主义 \259 金融领域的革新 \265 交通方面的革新 \267 第四部分 我们该何去何从 从各个角度分析德国与硅谷的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才是有“新想法的国度”需要做的事。我们需要清醒起来了。 第十五章 硅谷对德国的启示 \271 我们要考虑德国为什么没能成为这次互联网革命的中心;未来的孩子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数字化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273 如何在企业中鼓励创新 \282 出版行业面临的数字化挑战 \284 政府如何防止垄断的产生 \290 致谢 \293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