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首都儿研所儿科保健及营养专家吴光驰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编辑而成的科学护理宝典。依照专业的儿科护理学体例和百科全书编撰手法,从海量的护理误区案例中甄选出300条科学护理常识,方便读者快速查询,为初为父母者提供科学养育正解。21个科学养护步骤,以一步一图的形式,对重点养护内容加以详细解读,让家长直观、全面地掌握科学养护方法。15篇专业小讲堂,针对父母都关心的重点内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给予深入系统的讲解,彻底解决家长的困惑。
作者介绍
吴光驰
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原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儿童保健及儿童营养研究超半个世纪。曾获中国预防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技成果证书等。
目 录
第一篇 日常养护 生活习惯 清洗 1.新出生的宝宝能洗澡吗 2.宝宝是洗澡越勤长得越快吗 3.洗澡水是先放冷水还是先放热水 是否只调节浴室的温度就够了 能否给宝宝使用沐浴产品 宝宝囟门脏了可以清洗吗 宝宝的情绪不佳可以强制洗澡吗 宝宝每次便后都要清洗屁屁吗 9.可以用棉签清洁宝宝的耳道吗 10.可以留宝宝一个人独自玩水吗 【科学养护步骤】如何给宝宝擦浴 【科学养护步骤】如何给宝宝盆浴 【科学养护步骤】宝宝洗手训练 【专业小讲堂】如何为宝宝选择洗护用品 护牙 11.何时开始给宝宝使用牙刷 12.宝宝能否用大人的牙刷 13.是否该给宝宝使用牙膏 14.如何应对宝宝的蛀牙 15.何时需要摒卓乳牙 16.宝宝张嘴睡觉需要马上矫正吗 【科学养护步骤】宝宝刷牙护理 【科学养护步骤】宝宝刷牙训练 【专业小讲堂】牙齿的生长与疾病
……
前 言
一、编写初衷 宝宝从呱呱坠地的时刻起,就吸引了全家人的目光。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家长想将最好的一切都给予宝宝,但是这一切,是否就是宝宝真正需要的?能否让他们健康成长?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在他的著名的《劝学篇》中曾经提到:“照顾有两层含义,一为保护、二为指示。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保护所及,也即指示所达之处,而指示所达,又不能不是保护所及之所。”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给予子女的“照顾”必须包含两层含义:保护性的照顾和指令性的照顾。缺少保护,仅有指令性的照顾,
会让子女在被呵护的年龄受到伤害、心怀怨恨;缺少指令,只有保护性的照顾,更会让子女放纵、铸成大错。而对于0~3岁的宝宝,家长既要提供有保护的养育,比如科学的日常养护、科学的喂养、科学的疾病护理;也要给宝宝提供有指令的养育,比如科学的行为习惯培养。 本书主要针对0~3岁宝宝编写。这个阶段的宝宝有显著的特征:刚来到这个世界,从无到有地接触周遭的人和事,并在脑海中形成映像,
身体和心理都在突飞猛进地发育和发展,他们的每一个表情变化、每一阶段发展,特别是第一声“爸爸、妈妈”,都令父母激动不已。他们主要由家长照顾,尤其是小龄宝宝,需要家长24小时看护;即便是大龄宝宝,可以自己穿衣、刷牙、洗脸、说话,也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指导。 与此同时,首胎家长们是新手,二胎家长们也有首胎留下的许多遗憾,他们会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逐步总结养护中的经验与教训,但有些经验的总结可能已错失良机,又有些教训的吸取已酿成大错。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移动传媒技术的日臻完善,婴幼儿护理信息海量涌来,
难辨真假、鱼龙混杂又雷同重复。更有很多信息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说”或老理、偏方,用现在的科学眼光看,它们的过时和误区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没有专业育儿知识、不懂得辨别,就可能被“传言“蒙
蔽双眼,掉入信息“陷阱”,误了自己也误了娃。因此,要走科学育儿的路线,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宝宝负责。 二、 本书的结构 本书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保健及营养专家吴光驰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编辑成的科学护理宝典。它不同于目前市面 上常见的婴幼儿护理书籍,其主要结构和特点如下。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日常养护;第二篇喂养习惯;第三篇疾病养护。 每篇主要包含三部分: 部分一:科学养护常识,全书共计300条 特点:颠覆了传统育儿观念,从海量的新生儿、婴幼儿护理误区案例里,依照专业的儿科护理学体例和百科全书编撰手法,甄选了
300条育儿护理误区,并将这些误区转化成科学的养护常识。标题清晰、内容简洁,以方便读者快速查询,为初为人父母者提供科学养育正解,并引导家长们意识到这些误区的严重性,加以纠正。 部分二:科学养护步骤,全书共计21个 特点:以一步一图的形式,对重点养护内容加以详细解读,让家长们能够直观、全面地掌握科学养护方法。 部分三:专业小讲堂,全书共计15篇 特点:针对父母们都关心的重点内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给予深入、系统的讲解,彻底解决家长的困惑。
试读章节
生活习惯 2.宝宝是洗澡越勤长得越快吗 3.洗澡水是先放冷水 还是先放热水 4.是否只调节浴室的温度就够了 5.能否给宝宝使用沐浴产品
清洗
1.新出生的宝宝能洗澡吗
科学养护:建议在宝宝出生后一两周内,脐带脱落前先选择擦浴, 脐部完全愈合后可选择盆浴。如宝宝抗拒盆浴,可继续擦浴,直至适应。擦浴时需准备婴儿专用毛巾,把毛巾蘸湿,先擦洗头面、 再擦洗躯干,后轻擦腹股沟、小腿、膝盖、腋窝,最后轻擦脚部及趾缝等。
错误做法:一些地方有不给新生儿洗澡的风俗,认为给新生儿洗澡容易让其生病。有部分家长也认为洗澡会让宝宝脐带处感染。
引发后果:新生宝宝因皮脂腺分泌旺盛,以及出汗较多,皮肤上易滋生细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清洁,宝宝易得皮肤病,还会降低抵抗力,引发其他疾病。
特别提醒:给新生儿的洗澡水保持在38~40℃就可以了。洗澡时避免触及脐部。洗后用棉签蘸75%的酒精从脐中向外消毒。宝宝生病时不要给宝宝洗澡,可能会加重病情。
科学养护:宝宝洗澡的频率应根据季节、温度以及皮肤状况来定, 假如宝宝有湿疹,需要每天清洗并且保湿。建议夏天每天洗一次澡。假如冬季天气寒冷,可以一周洗两三次。
错误做法:家中老人常说,给宝宝多洗澡就能长得快,因此有的 妈妈会每天都给宝宝洗澡,甚至一天洗上两三次。
引发后果: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每天洗澡,反而会造成伤害。如在宝宝皮肤破损较严重时洗澡,会增加破损面积,引发感染;在宝宝生病时洗澡,热水会让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虚脱等。
特别提醒:宝宝在七种情况下不能洗澡:一是皮肤出现严重破损; 二是患病;三是刚打完预防针;四是刚运动完;五是宝宝犯困时; 六是宝宝饿时;七是刚吃完之后。
科学养护:给宝宝放洗澡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避免出现烫 伤事故。可用手背或手腕部试水温,以不觉得烫为宜。建议使用 专门的水温计测量水温,更加准确。医学上推荐宝宝洗澡的水温 在37~40℃,在宝宝洗澡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加入热水,以保持 水温。
错误做法:有些妈妈认为给宝宝放洗澡水时,应该先放热水后放冷水,以保障水温。
引发后果:妈妈倒了滚烫的热水后,一旦被其他事情打断,忘记对入冷水,很容易将宝宝烫伤。尤其是老年人多忘事,或者多人照顾一个宝宝时,更容易发生这种过失。
科学养护:在宝宝洗澡时,最好将浴室和房间内温度稳定在27 ℃左右,如果是新生宝宝,最好将温度提升1?2℃。准备好的浴巾和更换衣物应烘烤温暖。在浴室中需将全身擦干,并用浴巾将宝 宝包裹好后再离开浴室,在房间给宝宝穿上衣服。
错误做法:有的妈妈在温暖的、配有浴霸的浴室中给宝宝洗澡, 洗完后却到没有暖气的房间给宝宝穿衣。
引发后果:宝宝从温暖的浴室出来,一时难适应房间的低温,如果穿衣服不够及时,宝宝很容易感冒。
科学养护:3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沐浴产品来洗澡,但应该 选择宝宝专用的洗护用品。因为宝宝的皮肤很娇嫩,而皮肤分泌的皮脂能够防止外来病菌的感染,如果长时间使用大人的沐浴露 或香皂会破坏宝宝的皮脂,降低皮肤的防御功能。
错误做法:有些妈妈认为宝宝皮肤娇嫩脆弱,沐浴产品是化学品, 在洗澡时最好不要使用。
引发后果:宝宝在3个月以下时只用清水洗澡即可。但3个月以后, 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活动量明显增加,皮脂分泌旺盛、出汗量大, 如果不使用沐浴产品,单纯用清水并不能把身上的汗水、油渍以及一些细菌彻底洗干净,不利于保持个人卫生。
特别提醒:先把沐浴露在手心搓开再用在宝宝皮肤上,尽量减少沐浴露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另外,沐浴产品不宜使用过勤,尤其秋冬季没必要天天用,一周用一两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