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派是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之一,其学术思想是以清朝《厘正按摩要术》为基础发展而来,在穴位应用方面多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其穴位操作规范、手法灵巧而独特,通过师承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张锐著的《实用小儿推拿穴位图卡(第2版)》以图卡的形式介绍了张氏学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00个,其中包括手臂部穴位40个、头颈部穴位20个、胸腹部穴位14个、腰背部穴位14个和下肢部穴位12个。本书除采用实体摄影照片加以标定穴位的方法外,此次修订还增加了短视频二维码,使小儿推拿穴位显示得生动、直观、准确,手法操作一目了然,便于掌握,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书可供从事小儿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基层医务人员、育婴师、保育员、息儿家长及小儿推拿爱好者参考使用。
目 录
一、手臂部穴位 1.脾经(脾土) 2.肝经(肝木) 3.心经(心火) 4.肺经(肺金) 5.肾经(肾水) 6.大肠 7.小肠 8.小天心(鱼际交) 9.阴阳 10.板门 11.内劳宫 12.内八卦(内八方) 13.四横纹 14.小横纹(掌小横纹) 15.总筋 16.肾顶 17.肾纹 18.运土入水 19.运水入土 20.天河水 21.天河水(续) 22.三关 23.六腑 24.一窝蜂(乙窝蜂) 25.外劳宫 26.外八卦 27.二马(二人上马、 上马) 28.二扇门 29.合谷 30.少商 31.威灵 32.精宁 33.左端正 34.右端正 35.列缺 36.膊阳池 37.曲泽(洪池) 38.曲池 39.五指节 40.十宣(十王) 41.老龙 二、头颈部穴位 42.百会 43.天门 44.坎宫 45.太阳、太阴 46.耳后高骨 47.天庭(额天心) 48.印堂(眉心) 49.山根(山风) 50.年寿(延年) 51.准头(素访) 52.人中 53.承浆 54.迎香 55.颊车 56.天柱骨 57.风池 58.风府 59.哑门 60.新建 61.桥弓 三、胸腹部穴位 62.天突 63.乳根 64.乳旁 65.膻中 66.中脘 67.腹 68.脐(神阙) 69.天枢 70.肚角 71.气海 72.丹田 73.关元 74.中极 75.曲骨 四、腰背部穴位 76.肩井 77.大椎 78.定喘 79.风门 80.肺俞 81.心俞 82.膈俞 83.肝俞 84.脾俞 85.胃俞 86.肾俞 87.脊柱 88.七节骨 89.龟尾 五、下肢部穴位 90.箕门 91.足三里 92.丰隆 93.三阴交 94.阳陵泉 95.委中 96.承山 97.昆仑 98.仆参 99.解溪 100.新设 101.涌泉 六、总图 102.手臂部穴位总图 103.小儿推拿穴位正面图 104.小儿推拿穴位背面图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