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如果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在理想的地点建设一所理想的居所,你想要什么样的?你想让这个居所实现什么功能,满足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它又可能是什么风格的? 在这一点上,建筑大师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参考。《理想的居所》选取了世界建筑大师为自己、家人以及普通人设计的自宅作为案例,通过其这些自宅的建造、改建等的描写和评价,向读者展现居所包容并体现居住者的个性特色,尊重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沟通人与自然的交流等方面的智慧,为读者提供居住美学相关知识。
作者介绍
贾冬婷,《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长期专注于建筑和城市领域报道。著有《园林:中国人的桃花源》《百岁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到乡村去》等文章。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媒体和文化研究专业。负责“食事”专栏,亚文化及音乐专题,目前为“霞光里回声”音乐节目及“叨叨叨不停”生活节目主持人。2015年初开设私厨“黑麦的厨房”,制作系列节目“一个厨师的文学幻想”等节目。
目 录
前 言 打造有情感的房子 第一部分 家与自我——充盈着人的情感 情感的胜利:建筑师与家人的房子 罗伯特?文丘里:母亲的简单房子 梅丽娅别墅:展现你的弱点 施罗德之家:自己无处不在 尤松尼亚一号:为普通人打造的伟大住宅 巴拉干之家:作为自传的建筑 李子林之家:重新组合家人的生活 第二部分 自宅与自在——抚慰存在之所 105 梅尔尼科夫自宅:构成主义的双塔恋人 107 尼迈耶之家:私人博物馆 119 波尔多住宅:给予使用者温暖与自由 135 辛普森- 李住宅:让自己安心的山洞 145 安藤忠雄的长屋:隐忍的日式生活美学 159 第三部分 自宅与自然——沟通人与天地 171 赖特的塔里埃森:充满自然的丰盛 173 李哲士住宅:瓦胡岛上的青城山 187 罗威尔住宅:健康新生活 199 隈研吾的住宅:消失的房子 209 王澍自宅:50 平方米的园林之家 217 原研哉:家是开启未来的媒介 227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