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陈洁、原英、乔光华等著的《我国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论丛》通过对我国牧区的实证研究,系统研究了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总论部分从牧区畜牧业发展基本国际经验、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基本思路(整体思路、发展目标、基本原则)、主要着力点和保障措施方面全面分析了牧区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接着全书分三大部分分别从历史现状、发展重点和支撑体系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传统牧区的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作者介绍
陈洁(1973—),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农村综合发展、产业经济。主持课题近50项,公开发表论文93篇,17份研究报告被内参转载,获批示6次。出版《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2009)、《中国淡水渔业发展问题研究》(2011)、《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研究》(2012)等7部专著,参编著作6部。获第五届和第七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称号和农业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原英(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创新培育团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研究领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和参加17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和教材7部。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第十八届“经济发展与改革纵横谈”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乔光华(1965—),男,汉族,内蒙古察右中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研究领域:农牧业经济理论和政策、草原生态经济、投资项目的评估与管理。出版著作、教材7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6项。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兼任全国林牧渔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及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畜牧业经济研究基地”主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端专业性智库“内蒙古农牧林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历程 一、不同阶段传统牧区的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前 (二)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三)20世纪90年代初到2l世纪初 (四)2l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 二、我国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畜牧业经济增长明显 (二)畜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三)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四)畜牧业投入不断增加 (五)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较快 (六)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侶 三、传统牧区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一)在对草原资源的利用上开始注重草畜平衡,以草定畜 (二)牲畜饲养方式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三)农牧结合起步,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 (四)产权更加清晰,激励了农牧户自主投入建设 第二章 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模式和经验 一、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需求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生产提出新要求 (三)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频发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四)资源环境压力要求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升级转变3、 (五)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需要 二、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 (一)牧草产业和饲用玉米产业较快发展x (二)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涌现 (四)科技内涵不断增强 (五)经营体制不断改革创新 (六)产品品牌化工作日益强化 三、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模式 (一)以水利为先导、立草为业,通过“生态置换”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 (二)以围封禁牧、舍饲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为主的草原利用和保护模式 (三)以牧区繁育、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育肥为主的农牧结合、区域分工模式 四、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私营部门在新品种开发和示范方面的优势 (三)发展专业大户、生态牧场和合作社 (四)三产融合发展 (五)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六)强化品牌建设和开拓市场 (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第三章 加强牧区水利建设 一、水利是牧区经济的命脉 二、牧区水利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一)投资快速增加5s (二)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节水灌溉工程和技术发展较快 …… 第四章 发展草业 第五章 完善草原承包制度 第六章 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章 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国际经验和启示 第八章 完善牧区发展政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