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金星教育·(2016)基础知识手册:初中数理化概念公式定理手册(修订版)》按照新《课程标准》,依据新《考试说明》,由全国各省市教学一线特高级专家型教师倾力打造。她全面整合归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细化中高考专题,诠释命题规律,点拨解题技巧。她以考试专题划分为主线,整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学科思想和高考题型为副线,透析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本次修订中她吸纳了相关权威著作和报纸、杂志的知识精华,知识整合更全面,典例选择更精细,方法规律更巧妙,版式双色更新颖。 她是学生同步学习,查阅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和备考方法的工具书,也可供中高考学生备考时候集中突破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之用。
作者介绍
薛金星,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金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吉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1993年出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书以来,薛金星矢志不渝,专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图书策划、出版发行工作。他以“关爱华夏学子,服务民族教育”为己任,又相继策划出版了享誉全国的“中学教材全解”“小学教材全解”“大学教材全解”“怎样解题”“小学教材全练”等系列图书。2008年,薛金星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 薛金星创建的金星国际教育集团,是致力于小学、中学及大学教育教学、考试研究、图书策划、出版发行等业务的大型教育服务机构。金星国际教育集团下辖北京金星书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二十一世纪金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星书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吉林金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是全国教育图书研发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集团公司之一。
目 录
第一篇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有理数相关概念 2 (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 3 (一)相反意义的量的确定 3 (二)绝对值的实际应用 4 (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4 (四)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的综合 4 (五)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4 (六)规律探究问题 4 第二章 代数式 (一)代数式 5 (二)代数式的值 5 (一)识别代数式的方法 5 (二)规律探究中的代数式 5 (三)整体代入法 6 第三章 整式 (一)整式的加减及幂的运算 6 (二)整式的乘除法及因式分解 7 (一)逆用积的乘方法则和幂的乘方法则简化计算 8 (二)底数不同的幂的大小比较 8 (三)利用整式乘除法化简求值 8 (四)综合运用公式分解因式的诀窍 8 第四章 方程与方程组 (一)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分式方程 10 (二)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 10 (一)换元法解方程(组)的技巧 11 (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1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方程中的应用 11 (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12 第五章 平面图形 (一)点、线、角 14 (二)相交线与平行线 14 (一)用交轨法确定点的位置的规律 15 (二)巧作辅助平行线 15 (三)分析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5 (四)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16 第六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 17 (二)不等式组 17 (一)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的方法 17 (二)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 17 (三)利用不等式(组)确定某个字母的取值范围 18 (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问题的方法 18 第七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19 (二)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9 (一)方程思想在求角的度数中的应用 20 (二)等腰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21 (三)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21 (四)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相等或倍分关系 21 (五)中位线的应用 21 第八章 三角形全等及命题与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3 (二)命题 23 (三)证明、定理 23 (四)互逆命题 23 (五)逆定理 23 (一)举反例法的应用技巧 23 (二)添加条件证明两三角形全等 24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4 (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24 (五)利用三角形全等计算边的长短、角的大小的技巧 25 (六)反证法的应用 25 (七)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不等关系的方法 25 第九章 平移、旋转与对称 (一)平移 26 (二)平移的性质 26 (三)旋转 26 (四)旋转的性质 26 (五)轴对称图形 26 (六)轴对称 26 (七)对称轴 26 (八)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26 (九)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6 (十)中心对称图形 26 (十一)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26 (一)利用平移进行计算或证明的规律 27 (二)运用旋转的性质计算 27 (三)轴对称和旋转作图 27 (四)利用中心对称解决问题 28 (五)利用轴对称解决最小值问题 28 第十章 函数及其图象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29 (二)变量 29 (三)函数 29 (四)函数的图象 29 (一)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9 (二)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技巧 30 (三)分类讨论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30 (四)有关动点的函数图象问题 30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 31 (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与性质 31 (三)一次函数 31 (四)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与性质 31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 32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 32 (三)一次函数的应用 32 第十二章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33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3 (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3 (二)反比例函数y=k〖〗x(k≠0)中k的几何意义 34 (三)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 34 (四)反比例函数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34 第十三章 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 36 (二)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36 (三)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6 (一)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6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37 (三)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8 (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38 (五)代数几何综合应用 39 第十四章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 40 (二)概率 41 (一)选择合……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