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投资思想史(典藏版)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投资思想史(典藏版)
商品编号:711160649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1 16:13:23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马克·鲁宾斯坦著的《投资思想史》将金融经济学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之前的古代时期,1950~1980年的古典时期,1980年之后的现代时期。书中引用了上百篇经典文献,每篇文献都有详尽的出处,读者既可以将本书当作参考书,也可以当作一部史书从头至尾地阅读。本书虽不会直白地告诉读者如何去投资,但它会帮助读者站在费雪、凯恩斯、哈耶克等大师的肩膀上去审视投资。


作者介绍



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在金融界享有盛誉。他对金融衍生品和资产定价颇有研究,著有《期权市场》,对期权定价做出过重大贡献,并获奖无数。鲁宾斯坦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应用投资分析专业教授,近年来由实践研究转向了总结。其他独著和合著的出版物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鲁宾斯坦论金融衍生工具》。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古代时期:1950年之前 1202年《算经》 1478年《翠维索算术》 1761年《论复利》 1494年《算术、几何与比例学总论》 1654年《论算术三角形》 1657年《机遇赌博的规律》 1662年《对死亡率表的自然与政治观察》 1671年《人寿年金的价值》 1693年《对人类死亡率的估计,以及对年金价格的探讨》 1725年《论人寿年金》 1738年《有关衡量风险的新理论说明》 1934年《论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的角色》 1780年《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1906年《政治经济学手册》 1951年《对古典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拓展》 1835年《论人与其能力的发展》 1900年《投机理论》 1921年《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 1923年《论商品市场的某些问题》 1949年《存储价格理论》 1930年《利息理论》 1931年《可耗竭资源经济学》 1933年《股票市场预测师真的具有预测能力吗?》 1934年《证券分析:原理与技术》 1949年《聪明的投资者》 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1938年《投资价值理论》 1938年《自1856年以来美国利率、债券收益率与股价运动所反映的一些理论问题》 1945年《知识在社会中的使用》 1947年《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 1951年《对效用的实验测度》 1953年《涉及风险的实证选择理论的基础以及对美国学派使用的假定和定理的批判》 1954年《统计学基础》 1948年《涉及风险选择的效用分析》 1952年《财富的效用》 1979年《前景理论:对风险决策的分析》 1949年《对经济预期的研究》 第二部分 古典时期:1950~1980年 1951年《质量与价格作为影响普通股股价波动的因素》 1952年《投资组合选择》 1952年《安全第一与资产持有》 1959年《投资组合选择:投资有效分散化》 1953年《证券在风险承担最优配置中的角色》 1965年《保险、风险和资源配置》 1968年《不确定下的竞争均衡》 1970年《不确定下的市场配置》 1953年《时间序列的经济分析Ⅰ:价格》 1953年《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1958年《流动性偏好作为影响风险的行为》 1958年《资本成本、公司融资与投资理论》 1969年《对海因斯和斯普伦克尔的答复》 1959年《价值理论:经济均衡分析》 1959年《股票市场中的布朗运动》 1960年《随机链中的平均值一阶差分的相关性》 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 1961年和1964年《投机市场中的价格运动:趋势或者随机游走》 1961年《理性预期与价格运动理论》 1972年《预期与货币中性》 1961年《股利政策、增长与股票估值》 1961年《风险、含糊与萨维奇公理》 1961年《有利赌博下的最佳赌博选择》 1962年《可容纳性与可度量效用函数》 1970年《增量风险Ⅰ:定义》 1962年《风险资本的积聚:连续效用分析》 1963年《一个投资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 1992年《资产配置:管理风格与业绩指标》 1963年《风险与不确定性:大数谬误》 1964年《普通股股票的投资回报率》 1964年《风险规避》 1965年《风险规避理论》 1964年《资本资产价格:在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 1965年《风险资产估价与股票组合中的风险投资选择以及资本预算》 1966年《资本资产市场中的均衡》 1999年《风险资产的市场价值理论》 1965年《股票市场价格行为》 1965年《股票市场中的风险规避:一些经验证据》 1966年《共同基金业绩》 1966年《共同基金能战胜市场吗?》 1966年《股价行为中的市场与行业因素》 1967年《对两种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的经验评价》 1974年《通过分析收益共变来判定同类股票组》 1967年《价值线竞赛:对股价变动可预测性的检验》 1967年《证券价格的混合事件模型》 1972年《股价变化分布》 1972年《具有非稳定方差特征的随机变量的行为与证券价格分布》 1982年《自回归条件异方差及对英国通货膨胀方差的估计》 1968年《组合理论》 1968年《最优多期投资组合政策》 1969年《借助动态随机规划来进行终身投资组合选择》 1969年、1970年和1971年《风险、不确定寿命和保险下的最优投资和消费策略》《风险下的最优投资和消费策略》《在完全随机环境下的最优创业决策》 1968年《1945~1964年间的共同基金业绩》 1968年《储蓄与不确定性:对储蓄的预防性需求》 1969年《股票价格针对新信息的调整》 1970年《多期消费–投资决策》 1974年《对多期两参数模型的检验》 1970年《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 1970年《季度盈余报告与中间股票价格趋势》 1970年《投资者偏好结构与资产收益以及投资组合配置的可分离性对共同基金纯粹理论的贡献》 1970年《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1970年《市场决定的风险指标与会计决定的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 1988年《负债率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经验证据》 1971年《在连续时间模型中的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规则》 1973年《跨期资产定价模型》 1972年《流动性、不确定性与信息积聚》 1972年《与风险相关的收益率:对最近一些发现的再检验》 1972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些经验检验》 1972年《限制性借贷条件下的资本市场均衡》 1973年《参数偏好证券估价的基本定理》 1973年《如何使用证券分析来提高投资组合选择》 1973年《看涨与看跌期权定价之间的关系:评论》 1973年《价格、贝塔与交易所上市》 1974年《风险、投资策略与长期收益率》 1977年《普通股的投资业绩与其市盈率的关系: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检验》 1981年《收益与普通股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1973年《期权定价与公司负债》 1973年《理性期权定价理论》 1974年《论公司债务的定价:利率的风险结构》 1976年《期权价格中所隐含的股价率标准差》 1977年《或然求偿权定价与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 1973年《风险规避与股价的鞅性》 1974年《股息率与股利政策对普通股股价收益和价格的影响》 1974年《关于证券市场的一个集合定理》 1982年《消费者异质与无需求集合情况下的跨期资产定价》 1985年《完美市场中的观点分歧:一个注释》 1975年《单个投资组合的资产结构及对效用函数的一些意涵》 1975年《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1975年《作为预测通货膨胀指标的短期利率》 1981年《股票收益、实体经济、通货膨胀与货币》 1975年《阿罗–德布勒经济系统中的证券市场效率》 1973年《“增长最优”模型的证据》 1975年《具有对数效用的多期状态偏好模型中的市场均衡》 1976年《一般对数效用模型可以作为金融市场基本模型的有力案例》 1976年《股价波动变化研究》 1979年《复合期权的估价》 1983年《转移扩散期权定价》 1996年《关于期权定价的注释Ⅰ:方差扩散的稳定弹性》 1976年《收益固定分布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组合分离:一个基础性矛盾》 1976年《不确定收入流的估价及期权定价》 1976年《当交易者拥有分散信息时的竞争性股票市场的效率》 1978年《异质信息市场中的“市场效率”》 1976年《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 1977年《对资产定价理论检验的批判Ⅰ:论该理论的过去与潜在可检验性》 1977年《对封闭式投资公司份额的估价》 1977年《收益、风险与套利》 1977年《风险、不确定性与观点分歧》 1978年《期权与超级股份的福利效应》 1978年《不完美市场中的均衡:对投资组合中证券数量的限制》 1987年《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一个资本市场均衡简单模型》 1978年《期权价格中暗含的状态或然求偿权的价格》 1978年《有关市场有效的一些异象证据》 1979年《期权定价:一个简化的方法》 1979年《两状态期权定价》 1979年《随机消费与投资机会条件下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 第三部分 现代时期:1980年之后 1980年《谁应当购买投资组合保险?》 2000年《论动态投资策略》 1980年《论信息有效市场的不可能性》 1981年《在噪声理性预期经济系统中的信息聚合》 2001年《理性市场存在与否?肯定的案例》 1980年《对市场预期收益的估计:一项解释性研究》 1981年《论市场择时与投资业绩Ⅰ:一个关于市场预测的价值均衡理论》 1984年《橙汁与天气》 1986年《股票收益方差:信息到达与交易者的反应》 1988年《R2》 1989年《为什么股票市场波动会随时变化?》 2001年《股票市场波动与经济因素》 1985年《权益溢价之谜》 1990年《习惯塑造:对权益溢价之谜的一个解答》 1987年《卖空约束与资产价格对私有信息的调整》 2003年《观点分歧、卖空约束和市场崩溃》 1994年《隐性二叉树》 1995年《权益估价中盈余、账面价值与股利》 1995年《对规模异象的批评》 1996年《在拥有异质投资者的纯粹交易经济中的利率期限结构》 1997年《论共同基金业绩的可持续性》 1997年《用基准特征来度量共同基金业绩》 2000年《共同基金业绩:将其分解为选股能力、天才、风格、交易成本和费用》 1999年《最优投资、成长期权与证券收益》 2001年《当市场不完善时的状态依赖偏好的聚合》 2003年《泡沫与崩溃》 2005年《最优预期》 注释 人名对照表


媒体评论



null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