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条形条码:
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安全设计技术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安全设计技术
商品编号:Z29774602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1 09:36:36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低压环境条件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在低压缺氧环境下车辆综合性能衰减和长期积雪冰冻中行车稳定性剧降,同时易引发驾驶员的高原反应和疲劳驾驶等因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高海拔地区低压缺氧环境下大型典型货运车型综合性能以及驾驶员的心理生理变化和驾驶行为变化规律、高速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高速公路速度控制与安全设计关键技术、高速公路几何设计关键技术指标与取值标准、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等研究成果,最后结合在花石峡至大武公路工程的示范和应用,对示范工程的公路路线设计、速度控制设施进行了优化与完善。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公路设计、交通运输、交通安全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装备开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


作者介绍



汪双杰,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工程地质和岩土分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获交通部科技英才和十百千人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勘察设计科技创新带头人等称号。从事公路冻土工程科研和实践30 多年,主持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30 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特等奖4 项、一等奖8 项,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3 项。主编行业标准6 项,专著8 部,论文100 余篇,获发明专利10 项。 刘建蓓,在读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安全与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高速公路行车条件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主持“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课题二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课题七的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完成了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7 项。参与编著国家及地方公路技术标准7 部,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 余篇。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1.2.1 高海拔地区车辆动力特性 1.2.2 高海拔地区驾驶员心理生理变化特性 1.2.3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特征 1.2.4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路线技术指标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低压缺氧环境下车辆性能与驾驶行为研究 1.3.2 青藏地区高速公路交通特征与速度控制研究 1.3.3 低压缺氧环境下高速公路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研究 1.3.4 青藏高速公路技术标准与设计指南研究 1.4 技术难点与研究方法 1.5 科技成果与创新 1.6 成果应用情况 1.7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2章 高海拔地区交通运行特征 2.1 高海拔特殊环境下交通事故特征 2.1.1 交通事故基础数据 2.1.2 交通事故分析指标及方法 2.1.3 交通事故总体分布特征 2.1.4 交通事故与人、车、路、环境的关系特征 2.2 高海拔特殊环境下交通流运行特性 2.2.1 基础数据采集情况 2.2.2 交通量及其组成分析 2.2.3 交通流行驶特性分析 2.3 高海拔地区交通安全服务水平 2.3.1 路段划分方法确定 2.3.2 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2.3.3 区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2.3.4 二级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 2.3.5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研究初探 第3章 高海拔地区低压缺氧环境下典型车辆动力特性 3.1 试验车型与试验方案 3.1.1 试验车型 3.1.2 试验方案 3.1.3 试验地点及环境状况 3.2 高原地区车辆动力特性原理 3.2.1 车辆行驶动力原理 3.2.2 车辆行驶阻力原理 3.2.3 基于海拔的动力和阻力折减原理 3.3 发动机外特性 3.3.1 发动机外特性的试验及计算过程 3.3.2 不同海拔下发动机外特性比较 3.3.3 发动机转矩折减系数分析 3.4 发动机制动特性 3.4.1 发动机制动特性试验及计算过程 3.4.2 不同海拔下发动机制动特性比较 3.4.3 发动机制动转矩折减系数分析 第4章 高海拔地区低压缺氧环境下驾驶员心理生理变化特性 4.1 低氧环境下驾驶员的感知与操作能力 4.1.1 试验方案设计 4.1.2 驾驶员反应能力变化特性 4.1.3 复杂线形条件下驾驶员心率变化特性 4.1.4 复杂线形条件下驾驶员心率变化模型 4.2 低氧环境下驾驶员的疲劳特性 4.2.1 试验方案设计 4.2.2 不同海拔条件下的驾驶疲劳特性 4.2.3 不同海拔条件下的驾驶疲劳模型 第5章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模型 5.1 代表车型 5.1.1 小型车代表车型 5.1.2 大型车代表车型 5.2 动力和阻力折减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 5.3 平衡速度与等效坡度的关系 5.3.1 小于80km/h的等效坡度和坡度偏移值 5.3.2 大于80km/h的等效坡度和坡度偏移值 5.4 考虑等效坡度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5.5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验证分析 第6章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路线安全设计技术 6.1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主要几何指标与参数 6.1.1 平面线形指标研究 6.1.2 公路纵坡设计指标 6.1.3 连续长陡下坡界定标准 6.1.4 横断面组成与尺寸 6.1.5 路拱横坡与路面超高 6.1.6 冰雪条件下停车视距 6.2 服务设施合理间距 6.2.1 服务设施设置间隔主要考虑因素 6.2.2 服务设施种类划分及功能定位 6.2.3 青藏公路第二类服务设施间隔 6.2.4 青藏公路第三类服务设施间隔 6.2.5 青藏公路第一类服务设施间隔 6.3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动态分段技术 6.3.1 以公路功能、技术等级选择设计速度 6.3.2 以海拔地形条件等布线因素选择设计速度 6.3.3 考虑气候条件选择设计速度 6.3.4 考虑典型车辆的运行速度选择设计速度 6.3.5 考虑沿线路网节点选择速度分段 6.3.6 速度过渡设计 6.4 路线安全设计优化方法 6.4.1 线形指标的选用原则 6.4.2 路线安全性优化设计流程 6.5 青藏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研究 6.6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动态速度控制(限速)设计技术 6.6.1 限速方式及其分布 6.6.2 车辆超速情况分析 6.6.3 既有限速设施限速效果评价 6.6.4 特殊环境下限速决策与设置技术 第7章 依托工程应用与示范 7.1 依托工程概况 7.2 设计速度分段适应性分析 7.2.1 功能定位与布设条件 7.2.2 车辆运行条件 7.2.3 路网节点条件 7.3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7.4 基于运行速度的平纵几何线形指标检验 7.4.1 平面线形指标检验 7.4.2 纵面线形指标检验 7.4.3 视距检验 7.5 限速实施方案 7.5.1 示范工程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7.5.2 限速综合决策模型的应用 7.5.3 具体实施方案 7.5.4 限速标志设置 7.5.5 其他速度管理建议方案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null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