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跟着大师教孩子》的作者——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加州湾区华人幼教协会会长——孙立葳,从多年面向幼教专业学生、幼儿教师、家长的授课经历中,精选出10位大师观点、8个经典理论,把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优雅、回归本源。这些观点和理论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专家们对儿童长时间缜密的观察与研究而得到的结果,也是由实际经验推论而出的重要教养原则。 借助这些观点和理论,父母不仅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同样能反省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为自身的成长找到一些答案。这个双向思考与学习的过程,会让父母从孩子的角度正确看待成长,更坦然面对,也必然会对亲子之间的互动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为了打破大家总以为理论“知易行难”的迷思,作者凭借其深厚扎实的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授课经验,尽可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辅以许多真实的案例来说明如何理解与应用这些理论,实现“授人以渔”的效果。
作者介绍
孙立葳,1993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副教授。1993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自2007年开始担任美国加州DeAnza College儿童发展教育系教授。多年来,除了身兼幼儿园老师、园长训练与辅导工作以外,孙博士多年来更致力于社区亲子教育工作。“跟着大师教孩子”图书已在台湾有出版。
目 录
自序 前言 / 1 第一章 你了解孩子的天生性格吗? / 1 理论这么说: 孩子天生本质大不同 / 4 九个本质特征 / 5 三种主要的天生本质类型 / 8 跟着大师这么做: 了解并接纳孩子就是这样的人,因材施教 / 10 “天生本质量表”的使用说明 / 15 天生本质量表 / 17 父母想一想 / 19 第二章 把握孩子个性建立的关键期 / 21 理论这么说:幼年时期是后天个性建立的关键期 / 23 弗洛伊德的人格建立理论:三个“我”的互相拉锯 / 24 艾瑞克森的社会情绪发展阶段:借由与他人互动来塑造个性 / 25 跟着大师这么做: 了解孩子每一个社会情绪发展阶段的需要,给予支持与引导 / 29 如何给予各个社会情绪发展阶段的孩子适当支持? / 30 对孩子做正面的示范、一致性的教导 / 34 父母想一想 / 36 第三章 如何激发大脑的潜能? / 37 理论这么说: 刺激不足或过量,都不利大脑发展 / 39 没有受到适当刺激的脑细胞,会被逐一剪除 / 40 婴幼儿的大脑有惊人的可塑性 / 41 过多的外来刺激可能会造成脑部的封闭 / 43 跟着大师这么做: 配合婴幼儿的周遭环境,给予大脑适度且适量的刺激 / 43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适当的“可预期经验”,来启动脑部基本功能 / 44 善用“独特性经验”,让大脑充分发挥潜能 / 45 与婴幼儿的互动要同步 / 48 父母想一想 / 50 第四章 “玩”与“学”之间,大有学问 / 51 理论这么说:“玩”是孩子最自然有效的学习方式 / 53 皮亚杰的四个认知发展阶段:不同年龄的孩子,思考方式大不同 / 54 孩子经由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调适过程来建构知识 / 59 跟着大师这么做:为孩子营造“做中学”的生活环境 / 60 让孩子从“做中学”,累积丰富的感官经验/ 60 给孩子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与时间 / 61 父母想一想 / 65 第五章 你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孩子的智能? / 67 理论这么说: 每个人都有八种基本智能,且各有程度上的差异 / 69 多元智能理论/ 70 跟着大师这么做:鼓励孩子发挥强项智能,进一步联结发展弱项智能 / 73 找出智能强项,鼓励孩子发挥 / 74 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强项智能,来联结发展弱项智能 / 76 多元智能量表 / 79 父母想一想 / 83 第六章 你清楚自己的教养风格吗? / 85 理论这么说:民主型教养最有可能帮助孩子达成目标 / 88 父母们的教养目标都非常相似 / 88 不同的教养风格,对孩子的要求及响应也大不相同 / 89 不同的教养风格,确实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 93 上一代的教养方式,明显影响我们教养下一代 / 95 跟着大师这么做:先认清自己的教养风格,再进一步调整 / 95 分析亲子互动的四个层面,界定父母的教养风格 / 96 检视自己的教养信念与风格,寻求必要的改变 / 97 教养风格量表 / 100 父母想一想 / 101 第七章 孩子生活中的蝴蝶效应 / 103 理论这么说:生活中的任何决定或改变,都是环环相扣的 / 105 影响孩子发展的五个环境系统 / 106 跟着大师这么做:经常检视孩子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各种关系 / 112 经常检视孩子的五个环境系统 / 112 做任何决定之前,务必小心谨慎 / 113 生活的稳定性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 114 父母想一想 / 116 第八章 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行为? / 117 理论这么说:找出每个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 119 不同原因而犯下的错,会有不一样的引导方式 / 121 了解问题行为背后可能的成因 / 122 跟着大师这么做:借由“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孩子学会“自制” / 127 帮助孩子做到“自制”是最终的目标 / 127 带领孩子借由“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自制” / 128 “温和且坚定”是最好的策略 / 130 妥善运用幼儿行为引导技巧 / 132 父母想一想 / 137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