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多个世纪里,致力于人类大脑研究的科学家们不得不一再地摒弃旧理念——前一刻还仿佛得到了验证,下一刻就被推翻了。即便在今天,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依然有增无减。我们到底能不能理解我们的大脑?大脑与精神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们又是如何得知,如何感受,如何思考的呢? 曾获IDW(科学信息服务)奖的德国知名科普作家马提亚斯·埃科尔特将带领我们穿越大脑和精神研究历史的浩瀚时空——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再到近当代,以及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从古希腊人提出的“动物精神”到镜像神经元和现代神经网络理论——在一个个有趣的史料故事中,探究我们的大脑与精神,洞悉人类思考的复杂路径,见证人类对自我认知的不断迭代。
作者介绍
【德】马提亚斯·埃科尔特(Matthias Eckoldt), 作家、编剧和电台撰稿人。1964年生于柏林,先后攻读哲学、日耳曼语言学及媒体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他创作出版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和非虚构类,包括《意识能察觉到吗?》《莱昂纳多的遗产:达芬奇的发明》《最后几天》《蜜蜂的智慧》(与神经科学家兰道夫·门策尔合著),以及关于大脑研究和人类认知边界的谈话录《大脑能理解大脑吗?》。此外,埃科尔特还撰写过500余篇关于文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播作品,2009年因其突出的成就,被授予IDW(科学信息服务)奖。 王柄燚 , 德国汉堡市Newtron高级翻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就读于德国汉堡大学并获得文科硕士学位。曾在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中德经典文学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带一路”经典图书项目中担任评审,担任2017年APEC会议展示图书。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 思想何以涌现 既无电流也无神经 / 003 灵魂何以不朽 / 006 血液的冷却 / 010 胸膛里的两个灵魂 / 012 灵魂在思考 / 014 赋予生命的基本物质是什么 / 016 窥探头颅 / 018 脑室中的精神 / 020 第二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精神的呐喊 灵魂救赎与身体蔑视 / 029 大脑瓣膜 / 032 世界如书 / 038 如何注蜡于脑 / 040 大脑与精神简史 关于人体的构造 / 043 拥有神圣灵魂的身体机器 / 046 精神如何触动琴键 / 053 第三章 近代 大脑:电报机,还是地图? 脑室里的下水道 / 061 可怕的实验和生物电 / 068 断头台的祝福和斩首电鳗 / 073 青蛙电流与生活的严肃 / 079 灵魂办公室里的电报站 / 081 暂时性与原则性的无知 / 089 27 个大脑器官如何呈现于头颅 / 091 颅相学的发展阶段 / 099 额叶有什么用处 / 101 语言—大脑□□贵的能力 / 106 被看作零配件仓库的大脑半球 / 111 第四章 现代 精神存储于化学“积木盒”还是电脑里? 神经系统中的“电缆”损坏 / 119 电流如何跨越突触间隙 / 126 大脑皮层的结构 / 131 列宁脑中无比美丽的锥体细胞 / 135 大脑中的火把和头脑中的电 / 139 神经元的雷暴 / 145 人脑成为电脑的历程 / 147 电脑可以思考吗 / 150 脑电图如何识别人的性格 / 156 电脑看到的是什么 / 159 精神和大脑的联系 / 163 第五章 当代 大脑应该已经变得像互联网一样了 始于原子共振 / 173 神经可塑性及自由意志 / 175 神经科学家好比猎人和采集者 / 178 镜像神经元计算机 / 181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