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创作的一本家庭教育书。 科恩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希望本书可以帮助父母和老师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
作者介绍
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Cohen,Ph.D.), 美国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受虐问题,让他深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以推广。 科恩博士定期为曾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Golden Lamp Award)的《小尼克家庭杂志》(Nick Jr.FamilyMagazine)及《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Globe)撰写专栏,并为父母、老师及托育专业人员规划游戏式教养的相关研习活动。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孩子为什么游戏?·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向孩子伸出援手.放下身段的重要性·游戏,为什么对于成人这么难?·游戏,也是当父亲的责任·不是父母的成人怎么做·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 第3章 建立联结 联结-断裂-重新联结·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为联结而游戏·“目光之爱”的结束·“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走出孤独·抱你的是谁——从浅层联结到深层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力量感与无力感·“臭狗蛋”的游戏——力量感的实验·帮孩子做好面对世界的准备·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重获失去的自信 第5章 乘着笑声的翅膀 一起大笑·冲破无力感的堡垒·缓和气氛·和好与装傻·放下身段,找回你的孩子·从笑声到哭泣:当好玩的游戏导致糟糕的心情 第6章 学会打闹 科恩的打闹规则·开始打闹游戏·攻击性·运动游戏,好处多多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角色置换·从悲剧到喜剧·用讲故事来疗愈恐惧·必要时担任演员和导演·假想游戏·发现原创的剧本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尽管我不喜欢,但为什么还要玩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联结,既与男孩,也与女孩·男孩、女孩和无力感·男孩与情感·男孩女孩,一起游戏 第9章 跟随孩子 只说“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预留“游戏时光”·花些时间调整自己·让孩子主导游戏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轻推一把·坚持联结·挑战·引入重要的主题·让事情变得有趣·为孩子领航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依赖(“我做不到!”)与独立(“我要自己做!”)·攻击性·性的感受和表达·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给情绪一些时间·成人的隐藏情绪·应对“发脾气”·应对“愤怒”·应对“恐惧”和“焦虑”·应对“哭泣”·让“哼哼唧唧”停下来·另类“大哭”·游戏与情商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冷却自己·联结·“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游戏!·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了解孩子·给出明确的界限·意外出场的英雄 第14章 解决手足之争 跟多个孩子游戏·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结”,即便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与蓄满空杯·年幼者的隐蔽力量,以及家庭互动的神秘模式·针对手足相争的游戏力原则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轮到我们自己了·蓄满我们自己的杯子·帮助其他的父母·当成人自己身陷孤独与无力时·成为出色的游戏伙伴·建立游戏力互助社群 译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