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过去几年中,希腊、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国家相继陷入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欧元区未来的担忧。《欧元的思想之争》回顾了欧元国家的危机应对过程,着重描述了欧元区两个主要创始国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相互斗争与合作如何影响危机的进程,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局势。 在作者马库斯·布伦纳梅尔、哈罗德·詹姆斯、让-皮埃尔·兰多看来,欧元区危机背后其实是一场思想之争,主要表现为德国和法国之间的观念差异。无论是在欧元创建之初的制度架构设计还是在危机应对中,两国关于规则与自由裁量、国家责任和欧洲团结、偿付能力与流动性、紧缩政策与刺激政策等方面,都持有相当不同的看法。这些观念上的差异导致欧元区的制度架构从一开始就有根本性的缺陷,危机应对也时常矛盾重重,并在欧元区内部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和国际经济的紧张局势。然而,幸运的是,即使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经济思想差异乃至政治传统差异,德法两国依然致力于建立欧洲层面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来解决欧元区面临的问题。 此书是一本跨国和跨学科合作的产物,三位作者分别来自法国、德国和英国,其学科背景分别为经济学、经济史和公共政策。因此,全书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多维度、多视角的欧元区经济全景图。
作者介绍
马库斯·布伦纳迈耶(Markus Brunnermeier)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专业讲座教授,同时任教于普林斯顿本德海姆金融研究中心,他撰写了大量关于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的著作和文章。 哈罗德·詹姆斯 (Harold James)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事务专业教授及欧洲研究专业讲座教授,曾出版《欧洲货币联盟及欧洲的复兴》(Making the European Monetary Union and Europe Reborn)。 让-皮埃尔·兰多(Jean-Pierre Landau)是巴黎政治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曾任前法兰西银行副行长,法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
目 录
“比较译丛”序 第一章 前言 经济传统并非一成不变 马斯特里赫特谈判:歧义和总体规划 本书的结构 第一篇 权力的转移与德法差异 第二章 权力的转移 嗜睡的欧洲机构 第一次权力转移:从布鲁塞尔到成员国首都 第二次权力转移:从柏林到巴黎,最终到柏林 权力转移之后 第三章 德法差异的历史根源 德法文化差异 联邦制和中央集权制 中小型企业和国有冠军企业 工会的合作与对抗 通货膨胀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 德法两国经济哲学的差异 变动的传统:转到对立面 德国的经济传统 法国的经济传统 国际经济学 第二篇 货币和财政稳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幽灵 第五章 规则、灵活性、信誉和承诺 时间不一致性:事前与事后 外部承诺:货币挂钩、货币联盟和金本位制 内部承诺:声誉和制度设计 管理当前危机与避免未来危机 第六章 责任与团结:“不救助条款”和财政联盟 “不救助条款” 财政联盟 欧洲债券 政策建议 第七章 清偿能力与流动性 不平衡的积累和“裸泳者” 清偿能力 流动性 孤注一掷:违约 主权债务重组和破产机制 财政刺激: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及欧洲稳定机制持续扩大的 规模和范围 货币刺激 政策建议 第八章 紧缩与刺激 财政乘数之争 产出缺口与不可持续的繁荣之争 政治将结构性改革和紧缩措施联系在一起 欧洲关于紧缩与刺激的政策之争 教训及政策建议 第三篇 金融稳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继子 第九章 金融部门的作用 传统银行业 现代银行业和资本市场 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第十章 金融危机:发生机制及管理 金融危机的机制 危机管理:货币政策 利率政策 危机管理:财政政策和监管措施 自救:塞浦路斯 其他资本补充方式 事前政策:预防危机 第十一章 银行业联盟、欧洲安全债券以及退欧风险 货币联盟中的银行业 经济外部性与经济扭曲 作为解决方案的银行业联盟 超越银行业联盟:资本市场联盟 安全资产:逃往安全之地的跨境资本流动 计价货币变更风险与退出风险 希腊退欧威胁 政策建议 第四篇 其他国家的视角 第十二章 意大利 意大利内部不同的经济哲学之争 意大利南部地区:转移支付联盟内部的趋同或分化 意大利面临的经济挑战 政治和衰退 第十三章 英美的经济学和全球视角 迥异的传统 美国寻求复苏的政治之路 英国:脱欧及“局外人”政治观 中国和俄罗斯 结论 第十四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念和危机管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欧元危机的前期介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三驾马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变动 失去信誉:胡乱应付,希腊私营部门参与计划延期 第十五章 欧洲中央银行 危机前的欧洲央行:制度设计和经济理念 欧洲央行早期的成功和失败 欧洲央行和限制性条款 贷款和资产购买计划 2011年12月:三年期超长再融资操作 欧洲银行业的单一监管机制 总结:如何评估欧洲央行的位置 第十六章 结论:是黑?是白?还是二十八度灰? 迈向“经济思想联盟” 克服民族主义思维 “莱茵分歧”:四个重大区别 地缘政治威胁: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和难民危机 英国脱欧公投 欧洲的诸多危机和莫内的失误 寻求最优平衡 注释 致谢 译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