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高中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每一所高中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健康、快乐、和谐、有个性的发展,学校需要一整套相适应的体制和团队来全面负责。 华东模范中学多年来推行“导师制”,让导师与学生密切接触,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他们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活,提倡新型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他们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导师与家长的积极互动合作,也更促成了学生发展增量的最大化。 在导师制的基础上,华东模范中学进一步推行了“导师合作制”。“导师合作制”的真正意蕴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不是外显行为的聚合,而是一种伴随着情感融通的思想“共谋”,强调导师个体思想的自主性、独立性,并鼓励导师们在此基础上互助合作,共享共进,共同指导学生健康与个性发展。导师合作制的实践使得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一起交流与合作,更好的发挥了不同导师的特点和优势,更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共享、导师共享和综合共享,在导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学生、导师的整合。 徐怡敏主编的这本《导师在左合作在右(中学导师合作制)》通过“践行”和“理论”两篇内容,呈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
徐怡敏 男 1990年以来一直在中学教育第一线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在静安区多校任(挂)职干部;2011年完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习。 2012年起担任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校长、书记,以文化立校、课堂创新、个性多元为办学理念。 2007年起,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与研究和编辑学校承担的*****课题《在组织变革中提高学校领导力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和成果集《教育变革与学校文化》。2010年主持上海市市级课题 《在双通理念下高中导师制的行动研究》的研究,主编了《课堂外的精彩——中学导师制》 ;2013年主持上海市市级课题《基于通识通能的高中导师合作制行动研究》。
目 录
践行篇 导师合作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第一章 从导师制走向导师合作制 第一节 导师合作制问题的提出 一、从教师到导师:实践求索与困惑同行 二、从导师制到导师合作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导师合作制:全员育人的新常态 第二节 导师合作制的模式开发 一、“助教坊”——师生导师合作 二、“自治团”——学生合作导学 三、“生态圈”——家社导师合作 四、“彩虹桥”——导学合作 第三节 导师合作制的实践价值 一、合作共享 二、体验共鸣 三、和谐共进 第二章 助教坊:师生导师合作,沟通无限 第一节 整合导学资源 一、拓展导学资源 二、丰富导学互动 三、创新导学形态 第二节 师生合力引领 一、互补参 二、多向沟通 三、心灵唤醒 第三章 自治团:学生合作导学,因你精彩 第一节 不一样的舞台 一、认识自我 二、碰撞合作 三、反思改进 第二节 不一样的团队 一、跨级团队 二、差异资源 三、友情升华 第三节 不一样的环境 一、宽松氛围 二、愉悦心情 三、自主责任 第四章 生态圈:家社导师合作,无缝衔接 第一节 家校互动 一、家校互动平台 二、家校互动形式 三、家校互动资源 第二节 社会依托 一、社区支持 二、场馆依托 三、基地支撑 第五章 彩虹桥:导学合作,意犹未尽 第一节 关注学生 一、爱为基底 二、以情感召 三、心灵交流 第二节 行为引导 一、习惯养成 二、理性思考 三、规划人生 第三节 价值引领 一、感悟实践 二、学会感恩 三、善守诚信 理论篇 导师合作制:创新学校育人模式专题研究 第六章 关于国内外导师合作制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合作教育 一、合作教育的概念 二、合作教育的原则 三、合作学习 第二节 教师合作 一、教师合作的概念与原则 二、新课程下教师合作模式 三、师生合作教学有效模式 第三节 中学导师合作制 一、中学导师制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学导师合作制: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第七章 关于导师合作制的总方案和行动研究计划 第一节 总课题方案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六、研究过程 第二节 行动研究计划 一、领导组织 二、项目推进 三、过程管理 四、进度安排 五、保障措施 第八章 导师合作制视野下的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节 课程资源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教师培训课程 二、财经核心素养课程 三、STEM+初、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第二节 社会实践 一、中国北极之行 二、井冈山南昌之行 三、云南社会实践之行 四、徒步松江之旅 第三节 团体活动 一、制作模型 二、职业体验 三、艺术体育 第九章 导师合作制的推进策略与校本行动 第一节 转变导师导学的教育理念 一、变革导师制的学校发展理念 二、创新导师的导学理念 第二节 推进导师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搭建导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平台 二、推进导师导学的校本管理 三、激发导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附件 问卷调查 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