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亓鲁霞著的《全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科监测系统的后效研究》详述一项测试后效研究,聚焦于全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科教学质量监测对英语教学的潜在影响。研究者分析了当下英语科监测系统的风险构成,揭示了监测系统设计者的期望后效,同时深入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英语教学第一线,调查英语教学现状,收集基准数据,为长期跟踪系统的后效变化提供参照点,并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设计了一个总体研究框架,还配以调查分析手段,供有志于后效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参考运用。
作者介绍
亓鲁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阅读教学和语言测试。曾任全国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SSCI期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编委;主持过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007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在国内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论著包括:《意愿与现实: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Stakeholders'conflicting aims underminethe washback function of a high-stakes test(国际SSCI期刊Language Testing) 、Is testing an efficientagent for pedagogical change? Examining the intended washback of the writing task in a high-stakesEnglish test in China、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以及阅读速度决定于眼睛扫描的速度吗?
目 录
第一章 研究目的与背景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1.3 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英语科监测系统 第二章 后效研究与动态系统理论 2.1 后效研究综述 2.1.1 理论探讨 2.1.2 实证研究 2.1.3 存在的问题 2.2 动态系统理论与后效研究 2.2.1 动态系统理论(DST)简介 2.2.2 DST 的主要研究路径与方法 2.2.3 后效:考试与教学及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2.2.4 DST 视角下的后效研究反思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总设计 3.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3.3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3.4 数据分析 3.4.1 参与者观察 3.4.2 访谈数据 3.4.3 课堂观察数据 3.4.4 问卷数据 第四章 考试风险与期望后效(子课题 1) 4.1 考试系统的风险构成及变化 4.2 考试风险与后效性质 4.3 英语科监测系统风险的构成与期望后效 4.3.1 风险构成 4.3.2 涉考者对监测的了解与态度 4.3.3 期望后效 4.3.4 内在冲突 第五章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现状(子课题 2) 5.1 教师信念 5.2 教学活动及教材设备 5.2.1 各类教学活动的频率 5.2.2 教学材料和教具 5.2.3 课堂举例 5.3 时间安排 5.4 测试评估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5.5 讨论 第六章 初中二年级英语教学现状(子课题 3) 6.1 教师和学生的信念 6.2 时间安排 6.3 教学活动及教材与教具 6.3.1 各类教学活动的频率 6.3.2 教学材料和教具 6.3.3 课堂举例 6.4 测试评估 6.4.1 中考影响下的初二英语测试 6.4.2 中考和期末统一考试对初二教学的影响 6.5 讨论 第七章 研究总结 7.1 研究主要成果与局限 7.2 后续研究框架与工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问卷数据收集的指令语 附录4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5 WinMax赋码举例 附录6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框架表 附录7 问卷2的修改版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