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张志君所著的《跟古代名人学家风家教(附光盘)》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名人名家教育子女、培养优良家风家教的图书,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跟着古代名人学家教”系列节目的文字稿。书稿从古代名人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家教名言出发,旁征博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论述,既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又给读者提供了看问题的另一种思路,最终引领读者得到诸多启示,在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困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目 录
序言 让优秀的中华家教智慧代代相传第一讲 胎教的典范 ——文王之母太任惠及万世的胎教良方 这个孕妇不简单:旺夫旺子 “胎教始祖”泽被百代 分房别居 善用身边人 目不视恶色 耳不听淫声 口不出乱言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管住自己的心第二讲 传统的价值 ——“文圣”孔子的教子主张 重构失落的精神家园 孔子的三句话影响了儿子一辈子 为什么“不学诗经,不会说话” 不要把孩子养成“土豪”“文盲” 得“礼”走遍天下,失“礼”寸步难行 为孩子列一张礼仪清单 从民歌到微信,寓教于“民”第三讲 慈母的严心 ——“虎妈”孟母的霹雳手段和菩萨心肠 两千多年前的“虎妈”——孟母 孟母三迁:“跟着啥人学啥人” 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买肉啖子:树家风身教最关键 断机教子:孟母是个“狠”角色 家庭教育要讲手段 阻子出妻:孟母是个优秀仲裁员 婆婆难当?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最重要 孟母教子的三个并重第四讲 父亲的忏悔 ——“传奇老爸”刘邦的真情告白 传奇的老爸 这个儿子“可任大事” 父母应进行适度的自我批评 “拉大旗作虎皮”能增强教育力度 消解孩子的心结 让孩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小朋友的朋友圈 写一笔好字很重要 敬重长者是年轻人立足社会的前提 保护应该保护的弱者第五讲 二代的教养 ——“官一代”刘向给“官二代”刘歆的关键忠告 个性老爸不断挑战潜规则 父子俩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小告诫孩子要走正道 天上可以掉冰雹,但不可能掉馅饼 品德修养才是孩子的基本配置 如何让子女远离灾祸 得意时居安思危,失意时屡败屡战 孩子真的不信权威吗 知礼懂礼才能一路畅通 勿与上位者走得太近第六讲 家教的禁忌 ——一代良将马援教育晚辈的行难知易 东汉一位奇男子 给兄弟姐妹的孩子一些爱 教导晚辈不要论人长和短 尊敬长辈,三“生”有“幸” 家教工程的持久关和疲劳关 学习榜样要量力而行 敏感的家教言行会惹祸端 别让“不自知”害了孩子第七讲 女子的才德 ——文姬之父蔡邕的女训女诫 一位有名气的父亲养出两位更有名气的女儿 音乐可以陶冶女儿性情 “作文”之前先“做人” 婆媳交恶?为人儿媳小处不可随便 女孩更要自重 穿衣打扮不要追求奢华 美容者一时光鲜,美心者一生幸福 涵养心灵的减法、加法、乘法第八讲 早慧的喜忧 ——智慧化身诸葛亮的教子远见 真假诸葛亮 早慧少年的三大成长隐忧 低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孩子,你别“任性”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多不接世”到“宅童、宅男、宅女” 好交情在体谅不在酒量 三国的方圆 志当存高远 有多少“三不型二代”毁了父辈家业第九讲 愤青的遗言 ——“个性老爸”嵇康临刑前给儿子的叮咛 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人 志向贵在坚守 与人交往要把握好分寸 做好事与留姓名 别人求助你时该怎么办 为什么人有两只眼、耳、手,却只有一张嘴 小朋友的三个“远离” 不要随便接受聚会邀请 做事情应该谋定而后动第十讲 家风的延续 ——“失独老人”白居易对侄子们的谆谆教诲 白居易太不符合常理了 爱子早殇,疼爱侄辈们 即使高中状元,也不应目中无人 孩子,请不要妄自菲薄 教育孩子明进退,做一个得体的人 从自不量力到旁观者清 孩子的幸福从哪儿来 名是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贫和富 树立正确的毁誉观 慎微:细节决定成败 别让你的良苦用心招来晚辈的恨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