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韩林飞编著的《跨界设计(建筑与太空)》一书共八个章节。该书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费奥多罗夫的“宇宙论”出发,详细剖析了宇航建筑的理论根源,解读这些艺术思潮影响宇航建筑设计的历程;以“PROUNS”为例,介绍了从艺术向建筑转变的探索;总结了宇航建筑的起源和哲学基础;从早期俄罗斯前卫建筑中宇宙主义的体现开始,介绍了拉多夫斯基、克鲁季科夫等俄罗斯前卫建筑师的作品;解读了两位对宇航建筑贡献卓越的建筑师——巴拉绍娃和伊戈尔·科兹洛夫的作品,例如:“联盟号”“联盟-M”“联盟一阿波罗”“联盟-法国”和“和平号”飞船的舱内空间设计方案,以及“和平号”空间站空间设计、仿真设计等,介绍了伊戈尔·科兹洛夫尝试在芬兰建造的以“宇宙中心”为首对宇航建筑进一步探索的实例。 本书可为建筑学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以及肮空航天爱好者建立宇航建筑的概念并使之有系统的了解。 本书图文并茂,配图八十余幅。大量的设计图纸、示意图和原理图是清晰了解宇航建筑的概念并深刻领会其中科学原理的重要素材。
目 录
序 前言 1 宇航建筑的思想萌芽——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与宇航建筑 1.1 超经验主义——不可理解的玄学 1.2 至上主义——不是绘画风格,而是宇宙的哲学 1.3 至上主义建筑启动——寻找一种宇宙的结构 2 宇航建筑的哲学基础——宇宙论 2.1 宇宙论的创始人——费奥多罗夫 2.2 宇宙论的科学实验 3 PROUNS——宇航建筑从绘画到建筑的中转站 3.1 PR0UNS——从三维的角度诠释“至上主义” 3.2 PR0UNS——构建未来世界的建筑语言 4 天空之屋 4.1 天空之屋的灵魂——宇宙主义 4.2 万物皆有因——从宇航建筑构想到实践 5 第一代宇航建筑师的畅想——1 9世纪20年代先锋建筑中的“天空之屋” 5.1 理性主义的新型城市 5.2 克鲁季科夫的“漂浮城市” 5.3 构成主义的实际项目 6 第二代宇航建筑师——加琳娜·安德烈耶夫娜·巴拉绍娃的探索 6.1 建筑学在人造卫星上的应用——r·A·巴拉绍娃的建筑设计实践 6.2 建筑学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 7 宇航建筑梦想二十年 7.1 宇航建筑梦想的开启——苏联驻月基地 7.2 “和平号”太空站 7.2.1 “和平号”太空站——仿真模拟设计 7.2.2 “和平号”太空站——多坐标性空间 8 征服宇宙的构想——“天空之屋”的地球模拟太空聚居地 8.1 “宇宙中心”的尝试 8.2 征服外太空的初探——“超现实城市” 8.3 “天空之屋”的实践——太空展览综合体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