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围绕微型课程“为何微”“何以微”与“如何微”等问题,曾文婕著的《微型课程论》共分八章。第一章“起源论”,剖析微型课程的历史、逻辑与价值起源。第二章“概念论”,辨析“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和“校本微型课程”等概念,提出作为总称的“微型课程”概念。第三章“基础论”,凸显微型课程开发必备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类型论”,梳理出教学资源类、转化学生类、延伸升华类、衔接过渡类、关联整合类和日常修养类微型课程。第五章“模式论”,分析微型课程开发的三大模式及其子模式。第六、七、八章分别探讨微型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本书认为,微型课程,微而不末,微而不碎,由微而著,重视微型课程开发有利于成就课程发展的大格局和大境界。本书力求将原理阐述、方法分析与案例解读相结合,是高等院校师生和中小学教师理论提升的重要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广大社会人士开发家庭或社区课程的借鉴。
作者介绍
曾文婕,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及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硕士点召集人。入选广东省首届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在《教育研究》和Action Research(SSCI)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目 录
第一章 微型课程的起源 第一节 微型课程的历史起源 第二节 微型课程的逻辑起源 第三节 微型课程的价值起源 第二章 微型课程的概念 第一节 “课程”解析 第二节 “微型”解析 第三节 “微型课程”解析 第三章 微型课程的基础 第一节 微型课程的历史基础 第二节 微型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微型课程的科学基础 第四节 微型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五节 微型课程的文化及社会基础 第四章 微型课程的类型 第一节 按课程功能分类 第二节 按主导因素分类 第五章 微型课程的模式 第一节 校本化模式 第二节 信息化模式 第三节 整合化模式 第六章 微型课程的设计 第一节 课程设计模式 第二节 课程目标设计 第三节 课程内容设计 第四节 课程媒介设计 第七章 微型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实施模式 第二节 教学方式 第三节 环境开发 第四节 学生领导 第八章 微型课程的评价 第一节 评价模式 第二节 评价策略 第三节 循证决策 第四节 学本评估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