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中华典故(绣像精装本)(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依据《词海》解释:1.典制和掌故;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这样看来,典故的释义要比掌故来得宽泛。以编者个人的理解,掌故要比典故更民间化、俚俗化、口语化,与逸闻、逸事往往成双出对;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顾名思义,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因此,它更书面化、正规化.是正统文学的一个分支。典故运用很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整个故事的大概,以成语等固定的词或短语在民众中约定俗成。譬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邯郸学步、画蛇添足等,令人一目了然,一读题目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所以,典故通常与成语紧紧联系在一起。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典故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部分。它们结构简练、含义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在许多成语典故中,字面上不易准确理解,必须认真加以查考。这是成语典故逐渐被人们遗忘和弃用的主要原因。
目 录
上册 一、安邦治国故事 安居乐业 拨乱反正 百废俱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扁鹊见秦武王 澶渊之盟 朝令暮改 楚王好细腰 定于一尊 多难兴邦 飞龙失乘 分崩离析 各自为政 更令明号 广开言路 国人皆日可杀 黄池大会 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 揭竿而起 近悦远来 晋国苦奢 宽猛相济 离朱之明 路轼怒蛙 民为邦本 ……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