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著的《铁道之旅》通过论述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这本书囊括了人们对风景观感的变化、旅途交谈的没落、铁路车厢分隔问题、铁路旅行病理学、工业疲劳和休克的历史,以及铁路与城市的关系等诸多话题。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
作者介绍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Wolfgang Schivelbusch),1941—德国历史学家、文化研究学者,1972年于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文学、社会学和哲学,现居纽约、柏林。沃尔夫冈是一名独立研究者,不供职于任何一家研究机构,他以精神史研究路径而被人广泛熟知,在观念史与文化史研究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将埃利亚斯视为主要的影响以及灵感来源之一。2003年于柏林获海因里希·曼艺术学院奖,2013年于汉堡获莱辛城市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远距离关系:法西斯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1933—1939)》《反抗的文化:美国南方1865,法国1871,德国1918》《在冷却的火山口:柏林文化及思想生活(1945—1948)》《光芒,闪烁和幻灭:20世纪的电气照明》《被驱魅的夜晚:19世纪光明的工业化》等。 金毅,四川泸州(目前国内不通客运列车的最大城市)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文地理学与城市研究专业博士在读。铁道旅行爱好者,见习火车迷。
目 录
致谢 序(阿兰·特拉赫滕贝格) 世界机器:蒸汽机、铁道与计算机 ——2014年美国版前言 第一章 动力的机械化 第二章 机器集成 第三章 铁路空间与铁路时间 附记玻璃建筑的空间 第四章 全景式旅行 第五章 包厢 旅途中交谈的终结 孤立 包厢里的戏剧性事件 成为问题的包厢 第六章 美国铁路 铁路之前的运输 铁路的建设 新式车厢 作为美国铁路车厢模型的内河蒸汽船与运河班轮 轨道上的海洋之旅 附言 第七章 铁路之旅病理学 附记工业疲劳 第八章 事故 事故与危机 第九章 铁道事故、“铁道脊柱”与创伤性神经衰弱 附记休克的历史 第十章 防刺激盾:或曰工业化意识 第十一章 火车站:城市的入口 第十二章 城里的轨道 第十三章 流通 参考书目说明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媒体评论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