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产业生命周期:企业家精神、聚集、匹配、转移、空间结构的综合研究
条形条码:
产业生命周期:企业家精神、聚集、匹配、转移、空间结构的综合研究
商 城 价
降价通知
市 场 价
累计评价0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天添网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温馨提示

·不支持退换货服务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产业生命周期:企业家精神、聚集、匹配、转移、空间结构的综合研究
商品编号:730023043
店铺:天添网自营
上架时间:2020-09-10 18:30:31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下滑、结构调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区域差距扩大等日益严峻的困难与考验。以“去产能”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以“再平衡”为核心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让我们急切地去询问:产业与区域发展的路究竟在何方?作者从系统论出发,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给出了一个答案:在产业与空间高度匹配的前提下,大力发挥企业家精神。 产业生命周期包括产业创新(企业家精神)、产业聚集、产业转移、产业与空间匹配、空间结构五大元件。通过重复产业生命周期的过程,经济体能够达到产业层级、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三重优化。胡安俊编著的《产业生命周期(企业家精神聚集匹配转移空间结构的综合研究)》从系统论出发,对上述五大元件进行了综合研究。本书第1章为前言。第2章一第4章分析了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机制与渠道。第5章系统梳理了产业聚集研究的三大范式,归纳了产业聚集的测度指标、测度方法和维度特征。第6章-第9章对产业与空间的匹配进行了理论和经验研究。第10章和第1l章具体分析了产业转移的理论流派与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次序和空间模式。第12章分析了空间结构。产业生命周期的创新、聚集、转移在空间上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演化。通过重心模型可以发现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GDP、进出口总额和消费的重心表现为“雁阵漂移”模式。 本书对探索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同时优化、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胡安俊,1984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先后在《Regional Science Policy & Practice》、《经济学(季刊)》、《南开学报》等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博士论文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项目各1项,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银行项目、地方政府委托项目等2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生命周期、经济衰退、资源经济等。


目 录



第1章 前言 第一节 中国经济的新问题与新特征 第二节 产业生命周期及相关概念解析 第三节 产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产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国内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历程 第三节 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因素 第3章 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机制 第一节 模型假设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 第三节 生产者行为 第四节 产业聚集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第4章 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渠道 第一节 数据结构与计量模型 第二节 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渠道:总体样本 第三节 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渠道:三次产业样本 第四节 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渠道:企业规模分类样本 第五节 产业聚集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渠道:高技术产业样本 第5章 产业聚集的研究范式与测度方法 第一节 空间异质与产业聚集 第二节 外部性与产业聚集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产业聚集 第四节 产业聚集的测度与维度特征 第6章 产业与空间的匹配机理 第一节 相关理论进展 第二节 聚集经济模型的一般框架 第三节 聚集经济与产业特征 第四节 聚集经济与城市规模 第五节 产业与空间匹配的理论逻辑 第7章 产业与空间匹配:制造业聚集经济特征 第一节 数据与指标 第二节 制造业整体的聚集经济特征 第三节 制造业的聚集经济门槛 第四节 高低技术产业的聚集经济特征 第五节 郑州市产业集聚区透视 第六节 对制造业聚集经济特征的解释 第8章 产业与空间匹配:城市聚集经济特征 第一节 指标定义与变量描述 第二节 城市的聚集经济门槛 第三节 城市的聚集经济特征 第四节 高低技术产业样本城市的聚集经济特征 第9章 中国制造业与城市匹配的路径 第一节 制造业与城市匹配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制造业产业优化路径 第三节 制造业空间调整路径 第四节 总结 第10章 产业转移的流派与机制 第一节 产业转移的理论流派 第二节 产业转移的机制与次序 第三节 产业转移的空间模式 第11章 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模式 第一节 数据与计量模型 第二节 制造业是否转移 第三节 制造业转移的产业次序 第四节 制造业转移的空间模式 第五节 总结 第12章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测度模型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重心的漂移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重心的分解 第五节 中国区域经济重心演化的机制与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媒体评论



null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